
写在前面的话

轉山歸來3年,這篇遊記才拖拖拉拉寫完。主要是懶,其次是沒有寫東西的心情。最近身體開始轉好,趁著記憶還沒完全丟失,流水賬寫一寫。
第一次萌生轉岡仁波齊的念頭是2014年馬年到來之前,岡仁波齊屬馬,馬年轉山一圈可以增加12倍的功德,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13圈。對於我這樣懶惰的學佛者來說,如此事半功倍的事情當然不想錯過。大概也正是因為發心不純,到了馬年,各方面因緣都不成熟,轉山的願望沒能實現。
2017年,張楊導演的《岡仁波齊》火了,看了電影後轉山的念頭又被喚醒。想著人生第三個本命年就要到了,怎麼也要做點什麼特別的事情紀念下。於是就在2018年元旦許下了轉山願望。
澳大利亞作家朗達·拜恩寫過一本叫《秘密》的書,裡面講了一個吸引力法則。這個法則有三個要素:第一,建立一個想法;第二,不斷重復這個想法變成信念;第三,信念會讓你實現。
因為這個吸引力法則,最終幫助我站在了岡仁波齊的腳下。從許願時各種因緣條件不成熟到圓滿完成轉山,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神奇,讓我更加相信佛法所說的,願力有多大,就能成辦多大的事業。
100多年前,法國遣使會士古伯察在穿越西藏時,就從一個異教徒的角度評論過藏民族心懷虔誠、攀登當地最險峻和陡峭山峰的習俗:「他們堅信那些有幸登上山頂的人將會被徹底赦免全部罪行。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使此山沒有能夠赦免造罪者的能力,它至少也有使翻越它的人具有長久和極大耐心的能力。」
于我而言,至繁歸於至簡。轉山前有興奮和期待,轉山後是疲憊和累。而轉山的當下,知道路程就是那麼長,也知道終點在哪裡,剩下的除了專注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給自己打氣了。
轉山路和人生路其實無差,無論路程長短,都有終點,都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化。起起伏伏,有時風雨有時晴;有開心歡喜的時刻,也有沮喪崩潰的瞬間。最重要的是,過程中學習覺知當下,正念可以戰勝一切心魔。
抵達
6月10日-6月12日 北京-拉薩 4064公里













啓程
6月13-14日 拉薩-日喀則-仲巴縣 931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