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知道船政博物馆的我忘了,在旅游地图上、旅游攻略上都很少提及这个地方,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发祥地,也是马江海战的屈辱之地,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忘历史的绝佳教育之地,但可惜,它被湮灭在经济的涛声中,无情的告诉世人,中国人的淡忘性与不争气。
    头一天,我在网上已查得博物馆是8点开门,7点多一点我们就去往船政博物馆,天开始下雨了……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时逢西北事起,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闽江,但对马江十分的陌生,其实马江就是闽江的入海口处的一段,因远眺很像一匹骏马,故而得名。
     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
   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船政局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船政学堂也中国航空业的摇篮,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下设英语、地理、 航海天文、 航海理论学等课程, 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培养出众多名人的福州船政学堂是当时中国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科技学校,也是最早采用西方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学校,而福州船政对中国近现代造船业和海军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史稍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赫赫英名,他们都是船政学堂的学生:前学堂:魏翰(造船专家、民国时任海军造船总监、福州船政局长)。 后学堂:刘步蟾;邓世昌;严复;罗丰禄;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詹天佑。
     船政学堂在中法马江海战后被迫拆除,走完了坎坷的历程。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在原船政学堂遗址范围内,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 、船政概览厅、 船政教育厅、 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2馆藏作品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第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展板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第三层为“船政教育”,主要介绍“船政学堂”和培养出的船政精英。第四层为船政工业与科技,设置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第五层为“海军根基”,突出近代海军的形成、船政十三厂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领。
     博物馆内提示不许拍照、不要高声喧哗, 可惜破坏的人太多太多了。



    博物馆旁是昭忠祠,是马江海战纪念馆。这座红墙碧瓦的古祠,始建于1885年,是为了纪念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牺牲的736位水师官兵而修建的。门前的这两尊古炮,是海战后从江底打捞上来的,它们是那段屈辱历史的最好见证。
     早在18世纪后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便开始在全世界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而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屈服于外国侵略者,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内农民起义不绝,内忧外患。外国侵略者看准时机,想打通越南,占领中国西南,不料被撤到越南的太平天国黑旗军打得大败,死了几个司令官。这一下,法国恼羞成怒,增派大军,于1883年迫使越南新军投降,占领越南都城顺化。清政府也和法国人签订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撤退前线清军。第二年6月,法军进兵谅山,强行接收清军阵地,而驻守清军未奉命令,拒绝退兵,双方发生冲突,法军惨败。于是,法军海陆并进,陆上跨过红河流域,直逼广西、云南;海上任命海军将领孤拔率领12艘军舰组成远东舰队,开至福州“自索赔款”。 
      
马尾靠近福州,又濒临台湾海峡,是福建船政所在地。法军的目的在于占领福州,要挟清廷。占领马尾船厂作为其舰队维修基地,从而掌握台湾海峡制海权。清政府在马江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在长门外,门外有五虎,旁边有双龟两礁俯卧门前,形成了五虎把门,双龟守户的及其有利的地势。第二道在闽安镇与象屿之间,这里地势狭长,水域较窄,低潮仅距离330米,形成一个狭长的壶口,敌人难以进入。第三道在罗星塔,沿江两岸设许多炮台,炮口对准江面,在洋屿村驻守着八旗军,如锁链一般锁住船路,敌人再强大也难以飞渡。法军对闽江的马尾军港垂涎三尺,妄图占据1866年左宗棠与沈葆桢创建的福建船政,并歼灭福建水师,摧毁沿岸防御工事,一举占据省会福州,解除其进军台湾的侧北威胁。
      
孤拔率领法舰停泊于闽江口外,以游历为名要求进入福州港,闽浙总督何璟允许开进两艘,停泊罗星塔下,并给予“最友好的接待”。从此,法舰自由进出,不受阻挡。在马江一般保持8艘军舰、2艘鱼雷艇,另有两舰停泊在长门外,监视中国船只,防止封港。法国人经过长时间搜集情报,对我海陆军部署、武器种类、数量、官兵思想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当时停泊在马尾港的我方11艘军舰中,除了从美国购买的福胜、建胜小炮艇之外,其余的都是木壳船。舰上共有火炮50尊,官兵共有900多人。没有机关枪和鱼雷艇,舰船结构十分简单;而法军有8艘军舰,2艘鱼雷艇,总排水量为14000余吨,配备72尊火炮,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每分钟发射60—80发的哈乞开斯机关炮,作战兵力共为1800余人。从人员、火力、吨位、功率总数等诸方面相比较,法舰队的战斗力明显占有优势。法军根据福建水师舰船的停泊位置,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对准停泊在船政一带的水师舰船,第二梯队对准停泊在长乐营前的水师舰船。两国舰船首尾衔接,距离最近不过二百米,最远不超过一千米。舰首和舰尾随潮涨潮落位置发生变化,涨潮时,福建水师舰首对准法舰的舰尾,主炮和火力大的都在舰首,在这时候开战,对福建水师有利,退潮时则相反,法舰的舰首对准福建水师的舰尾,对福建水师相当不利。如果福建水师乘涨潮时先开炮,取得战斗的主动权,法军必败。
      
8 月23日上午8时,法国舰队将开战通知送达各国领事馆,上午10时,闽浙总督何璟接到法方送来的战书,声明4小时后向中国开战。令人惊奇的是:何璟竟然对福建水师官兵封锁消息,没有积极备战,也不准请战官兵“轻举妄动”。直到中午12时过后方才告知张佩纶等人,张佩纶、何如璋闻报后大惊,以中国来不及准备作战为由,命精通法语的福建船政著名工程师魏瀚乘船前往法方,要求延至次日开战。因船政大臣何如璋令水师“战期未到,不准发给弹药,不准无令自行起锚。”造成我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孤拔掌握了我军奉命不得先开炮这个弱点,把握住有利时机,于1884年8月23日下午1点56分,即退潮船身转向之后,首先开炮,第一炮就击中我方旗舰扬武号,扬武号被击沉。这时候,福建水师将士们还未接到开战的命令,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各舰管带纷纷传令砍碇断缆,投入战斗。一时间,炮声动地,杀声震天。济安、飞云号管带高腾云一腿被炸断,还扶住栏杆,指挥开炮。飞云号中弹起火,烈焰冲天,舰体慢慢下沉。一位满身着火的士兵奋不顾身,跑到桅杆边升起代表中国的黄龙旗,让国旗高高飘扬。停泊在船政铁水坪前的“永保”、“琛航”号舰船没有大炮反击,但船上三百名官兵舍生忘死,开足马力向敌舰冲去,中途不幸中弹烧毁。激战中,由于双方舰船距离太近,我方舰船均在法方的射程之内,所以很快失去了战斗力,半小时全军覆没,牺牲了736人。 战争初起,林浦、魁岐数千名群众一听到炮声,自动移石填江,立桩为栅,奇迹般筑起一条封锁线,隔断法国进城的水路,打破了法国占领福州为抵押品的美梦。
     
在这场战役中,福建水师的武器配备虽比法军落后许多,但我方若采取克敌制胜的方略,凭着优越的地理形势和炽热的民心。完全能够打胜仗,但最后却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自己的港口打了败仗。战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前线军政要员临阵脱逃,战斗一打响,有的跑到乡下躲藏起来,有的甚至躲在庙里,烧香拜佛,祈保平安。 福建水师虽败,陆上从福州到闽江口,沿江陆勇尚有万余人,义愤的群众不下数十万人,孤拔见登陆不成,食品供应断绝,煤缺弹少,怕被封锁港内,坐以待毙,不得不下令撤退。沿途摧毁闽江下游沿岸的炮台,并窜上村落,骚扰村民,夺走大炮。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迫于民众的愤慨,于8月26日对法宣战。 法舰退出马尾后,转而攻打台湾基隆、浙江镇海,都被英勇的中国军民击退。1885年,法国内阁垮台。法军耗费庞大军费,以死数人伤数人的代价仅抢走一些大炮,未达到占领福州为抵押品、占领船厂为修船之用的目的,清军在镇南关大战后,李鸿章却乘机求和,与法国签订合约,给予法国一些特权,造成“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参观过程的解说词和图片说明) 
     走出
昭忠祠,大雨哗哗,如心入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