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条路,能担起“中国一号公路”的名头
那一定是这条
左手雄奇的自然,右手神奇的文化
一条绚丽的丝带
将陕西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连接在一起
在这800多公里的旅途中
将串联起渭南、韩城、延安、榆林4市50余处名胜古迹
穿行五千年的绚丽文化
陕西段的黄河,是黄河中游最典型的区域,自然风光可以从“最咆哮”变换为“超平和”,文化氛围则从蒙古高原的飒爽,变为黄河东去的温和。来,跟着阿哈路书的脚步,一起探秘陕西沿黄——这条中国的1号公路吧!

 

4000岁石峁遗址,或许是黄帝都城
这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一个最大城邑,去年很火爆的良渚遗址,也不能与之相比。
——它就是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此时夏朝还没有建立。有学者考证,他很可能就是黄帝部落联盟都城昆仑的所在地。
这座古城当初被发现时,真的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如此庞大的石质防御城堡,拥有目前最大的一块史前壁画,还发现了高等级史前院落以及二十多块石雕人面像,以及本不该出现在陕北地域的鳄鱼骨板。
时至今日,陕北地区依旧流传着一种古朴的石雕,无论是石人还是石狮,都和我们日常所见有很大不同,投了一点神秘的味道,似乎和四千年的石峁石像有一丝神似。
佳县——《诗经》里的“蒹葭苍苍”
沿着黄河一路向南,穿行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很多人想不到,这并不是在江南水乡,这些出自《诗经·秦风》的诗句,发生地就在榆林的佳县。
这里从前一直都叫葭县,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改了名,但县城的驻地一直叫做“葭芦镇”。黄河岸边,每到春天就会长起茂盛的芦苇,一如两千多年前的秦国。
位于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是俯瞰佳县风景的最好去处,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
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
虽然叫做“铜吴堡”,但它是个石头城
在吴堡,最有名的还是矗立于黄河西岸的“吴堡石城”。这座古城于北汉(951-957)时建,城墙用石头垒就,城门由石头搭成,房屋也是砖石构建的窑洞,就连县太爷的官府都是几孔窑洞的小院落。
 

直到今天,古城的结构依然完整,于吴堡山顶漫步于这座苍凉的石城,俯瞰脚下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似乎它们在一静一动地应和,传唱着千百年来流传的故事。
吴堡大同碛位于吴堡县丁家湾乡拐上村,为天下黄河第二碛,又称二碛,仅次于壶口瀑布,是一段汹涌澎湃的激流险滩。黄河从-大峡谷流入大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十米的倾斜的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无不惊叹。
“漂流中国·吴堡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就是在黄河第二碛举行。
黄河上的太极鱼
无定河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石山峭壁间左冲右突,一路向东,注入黄河前,鬼使神差般地“画出”一幅太极图。鱼儿峁,就是这幅太极图中的阳极。
远远望去,覆盖在“鱼儿”脊背上的枣林遒劲挺拔,仿佛为这条肥胖的“大鲤鱼”披了件厚重的外衣。河流、山峦、枣林所形成的鱼儿峁,是枣乡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原汁原味传统文化
黄河沿线在前几年仍是比较闭塞,比较艰难的地区,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古代文化信息与民俗习惯。比如——有着独特风味的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陕北说书的曲调激扬粗犷,优美动听,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在陕北,你还能看到最生动形象的剪纸艺术,陕北剪纸因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滋养,有神州南北东西八面来风的熏陶而淳厚隽永,古朴生动,多姿多彩。它兼备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写意豪放和南方剪纸工巧细致、写实秀美的特点,
佳县城中就有一位剪纸艺术家,,年近九十的郭佩珍老人,黄河沿线著名的的几位剪纸艺术大师之一。她的每张作品都是八米到十米的巨幅,黄河边的生活长卷
在陕北,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各地乡村都要捏面人,其中,神木的面人尤为特别
蒸好的面人一出锅,热气腾腾,趁热点上红红绿绿的小点点做装饰,然后放到自己纳的棒棒盖上让褪去热气……
等到把所有起好的面捏完并蒸出来以后,就需要把大锅清洗出来,灶火里的余火就用来炕干这些面人,面人炕的好,不仅外表是焦黄焦黄的,而且里面也已是全部烤干,咬一口,酥脆脆的!
这些无限温暖的充满感情色彩的历史文化,是沿黄公路上的文化血脉。
在沿黄公路的下期文章,将带大家继续这段的旅程,从乾坤湾出发,途径壶口、龙门……滔滔黄河,究竟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请拭目以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