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的春节,一车四人,从荆州出发,经过桂林,从广西边境公里一路向西,到达云南红河州。在三七之乡文山离开高速公路,几经周折,找到一条依大山傍悬崖的小路,惊险穿越到屏边县五家寨深山老林的滇越铁路著名工程——人字桥。在现代交通条件下,到达人字桥居然如此不容易,百年之前的参加铁路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中国人的勇气可歌可泣,法国人的工程设计也是可圈可点。
01
02
我们将车停在滇越铁路的老站附近,徒步了一段滇越铁路:从人字桥一端的隧道中,摸黑步行到人字桥上。
在没有现代工程条件下,中国工人在法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半手工作业开凿出来的隧道,安全运行了100 年以上。黑漆漆的隧道中很安静,时光好像还停留在百年之前,近千条工人的性命,为隧道和桥梁打上了鲜活生命的印记。脚踩道砟,顺着铁轨,朝着隧道口的亮光处慢慢行,慢慢地,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游人晃动的身影,好像从百年之前的岁月一下子穿越到现代社会一样。
傲立山间百年人字桥
03
碧色寨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从藏地作家范稳的小说《碧色寨》。书中正面描写了法国人和中国人平等相处,用法国人的技术优势和中国人的人力资源合作修建了云南的第一条铁路,中国内地的云南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陆地上对外开发的口岸,加上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宗教文化,让云南这个南蛮之地的文化修养直线提升,印证了对外交流产生财富和文明的道理。
04
资料: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人字桥是由法国女工程师鲍尔—波丁设计,于1907年3月10日动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历时1年零7个月。人字桥由2万多组铆钉构建起来的,最大的构件不足2.5米,全部在法国做好后运到云南。铆合桥梁部件时,更是惊险无比,拱臂悬挂于山谷半空中,这样的工作实在太玩命,法国人不得不给出“每打一锤给半块大洋”的刺激,在这里,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人字桥的建成付出了800多条人命的代价,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都从未有过。人字桥上承网格式桁梁与人字形拱架组合一体,飞跨于两山绝壁之上。人字桥建造结构理念与法国埃菲尔铁塔同出一辙,是世界铁路桥梁史上的杰作,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这座轻盈而坚固的桥梁被列入《世界名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