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旅游攻略 之 刖人守囿车

  刖人守囿车介绍:西周时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稳固,有着名目繁多的针对奴隶的酷刑,《周礼》上曾经有“刖人使守囿”的记载,即是让被施以刖刑的奴隶看护贵族园林、苑囿的意思。“刖刑”,是砍掉受刑人左脚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残忍刑罚,有学者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奴隶的逃亡,便于奴隶主的管理,而且西周时期往往把受刖刑的奴隶随葬在奴隶主的墓中,表明了当时的刑罚制度和阶级压迫。这件1989年出土于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的春秋时期的国宝“刖人守囿”车,正是“刖人使守囿”的生动体现。在这个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仅用一只手掌就能托起的小型青铜器件上,一辆车的形象跃然眼前,在车的一侧门扇上,站立着一个头戴尖帽的“刖人”,他的左脚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在他所扶持的车身上,铸造了大大小小一共14种动物形象,飞禽走兽,猴、鸟、虎、豹,无所不有,这正是只有贵族才能观赏、围猎的园林——“囿”的形象表示,这些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构件,不仅美观,而且大多能够自由转动,当时的工匠开动高超的设计思路,先将这些构件单独铸造,然后再组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这件现存独一无二的国宝“刖人守囿”车——而实际上,车只不过是器物为了增强娱乐性的形象,这件器物的真正用途是贵族用以盛放杂器的一件小小方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