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携一缕浅夏芬芳,凝一眼川西清梦
引 言

一场因缘际会,一场突发奇想,一场说走却一个月后才出发的旅行,一场五月旅行八月才有的游记。

 

可并不影响这是一场最深眷恋川西旅行,更不影响是一场甜蜜心情的诗和远方。

 

 

 

女人的快乐简单到只要一堵墙
 

出发的日子在折腾行李中到来。
当飞机开始滑行时,成都的小吃以及火锅的香味已经踏云而来,直钻入鼻腔,若得我直咽口水。
下机放下行李便直奔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 这里是我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是和儿子。
原以为会和上次一样,最多两三小时便会将宽窄巷子、武侯祠、锦里全搞定,可结果是就一条巷子生生走了4 小时。
不是巷子里发生了什么,而是小姐姐们纯粹纯粹的,对着巷子里的要么墙,要么门,生生生出一种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深情。
女人果真是天底下最简单的生物。
一句甜蜜的话便会以身相许,一句简单的问候便会心甘情愿,一个深情的眼神便会锁定一生。
不然也不会对着一堵墙或一扇岁月之门生出无限眷恋。
 
是的,暂别母亲妻子身份,随性而随意的日子,每一个毛孔都是欢快的。
在成都,怎么可能不去吃一顿火锅?
滋滋作响的火锅汤底,伴随着一个一个富有川西特色节目的表演。
热气腾腾,烟火气十足,此刻不羡鸳鸯不羡仙,只想做个俗人大快朵颐。
一通狼吞虎咽,慰问好肚皮,安抚好味蕾,慢慢悠悠从火锅城出来,这座城已经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被疫情阻止过的脚步,怎能辜负这样美的夜色?
再说身处芙蓉之城、锦绣之都。
还有那个充满人文气息,神奇传说的九眼桥都没有还没有见识过。
怎么能不去听一听当今的笙歌,找一找铁拐李飞升成仙的痕迹。
这座明万历二十一年建的桥,古人常用“长虹卧波”来形容石拱桥的壮丽。
而在这个高速奔跑的时代,九眼桥早没有了往日的浩瀚气概。
可它却更深沉了,有如司马老儿一样用自己独有方式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是的,成都的人文是有底蕴的;成都的火锅是麻辣的;成都的美女是热烈的;成都的歌声是销魂的;成都的夜景是璀璨的。

车上的“疯人院”

第二天早上 8 点,12 个姐妹陆续花枝招展集合出发,前往新都桥。 

 

或许是头一天晚上的微薰后遗症,车从城城市拐进 318 国道,姐妹们活跃因子便开始各种“作妖”。

 

领队小哥哥由衷赞叹:“谁都不服就服你们。” 

 

“阿拉伯匪神”的装扮,随着劲爆的 DJ 音乐摇摆,如若不熟悉,会让人有种入了“疯人院”的错觉。

 

然而,即便“群魔乱舞”也别有风味,且让人余味悠长,让枯燥的旅途凭添一份生机。

 

就这样笑着闹着,到达泸定桥。 

 

 

 

知道泸定桥还是在儿时的课本里,在革命题材的电视里,所以在我的概念里除了凶险还是凶险。

 

走近桥头,那碗粗的铁链横跨于大渡河上,当风吹过便发出叮叮铛铛的声响,仿佛在告诫过往的人们,也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

 

泸定桥全长一百零三米,宽三米,由13根铁链组成。它是一座有历史的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桥头竖立的泸定桥系康熙亲笔所提,距今 316 年历史。

 

这样一座古老的桥,从清朝以来,一直是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军事要津。可它被大家熟知却源于《飞夺泸定桥》这部电影。

 

不知道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进藏必备之地,在这里停留的游人并不少。

 

伫立桥头,看着桥下奔腾的江水,即使见过江河大海的我,还是觉得泸定桥配得上“惊、险、奇、绝”四字。

 

我知道,这座桥下的亡魂各式各样,可脑子里浮现的是 13 名战士飞身夺桥的身影。

 

我总觉得,那叮当相互撞击的铁链声,是他们对现有幸福成果的推杯换盏,把酒当歌的庆祝方式。

 

心是安定的,脚步却是胆怯的。

 

哆嗦着走上铺满桥面木板的铁索桥,每一步都像走在纤绳上,无论怎么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就是没有勇气往前一步。

 

的确,那座桥上过往的游人,害怕的人极为少数。在他们好奇的眼光里,还有盈盈的笑意里,演不出那种淡定与从容。

 

感恩玉姐姐、翔翔的相助“传送”,不然我还是那只蹲在桥头,不知所措即将哭泣的鸵鸟。

 

可先人们却生生在这里决定了一场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并铸就一块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折多山

灰溜溜从泸定桥爬上车,再上 318 国道盘旋而上,不适感也开始慢慢袭来。

 

姐妹们的超级马力,也随着海拔的提升,一点点在耗尽,有的在摇晃中闭目养神,有的睁着美目欣赏窗外风景。

 

车在山顶的一个垭口停住,领队小哥哥火山,告诉我们已经进入“康巴第一关”折多山,这里是川藏线上翻越的第一个高山垭口,也是汉藏文化的重要分界线。

 

五月的折多山却是冬季的料峭,远比长沙的五月温度要低得多。

 

抬头看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我缩了缩脖子,犹豫了一下是否要下车去感受感受海阔天空。

 

有姐妹已经在高反的作用下开始呕吐,那一瞬间的犹豫未能躲过辐射。

 

那一刻仿佛蝴蝶效应,明显感觉自己的喉间涌动,顾不及其它,赶紧下车,可一个踉跄,差点没有站住,明显的失重把我幻化成一只酒醉的蝴蝶。

 

在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明显感觉到胸闷呼吸不畅,每走一步像踩在海绵上。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症状都一样,有我这种轻症的,有一上垭口就吐了的,也有一点感觉都没有的。

 

看着有人前往折多山的更高处,萌生我也想去看看念头。

 

咋一看去台阶并不多,换作在平地那是分分钟秒杀的节奏。可在高原,每上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

 

又是玉姐姐,她牵着我要往4980的地方去。

 

我直摇头,她鼓励我:“你可以的,我陪你,我们慢慢走,不过是费些时间罢了。” 

 

我在她的鼓励下,在高原我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玉姐姐说:“在高原不能急,走一走,停一停,得等身体适应再走一走。” 

 

就这样她挽着我,用蜗牛般的速度爬完台阶,站在了 4980 米处。

 

在当下那个时刻,我从未想过,这短短的几百米会给我带来什么。

 

然而,事实是这几百米,深深教会我一课,信念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帮助我在稻城亚丁成功见到了牛奶海。

 

在这里,我们只稍作停留,便开始往理塘的方向。

理塘仓央嘉措

恕我孤陋寡闻,知道理塘竟然是甜野男孩丁真。

 

一直向往手可摘云的藏区,可对它的了解却是一片空白,如果不是这次机缘,我还是那只呆在长沙的青蛙。

 

理塘, 318 国道的必经之路。除了绝美风景,还存储了一位诗人的忧伤。

 

“天上的仙鹤啊,借我一双洁白的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飞到理塘就返回。”

 

这里是仓央嘉措一生未到的地方,可在理塘遇见的他,写满了世间悲凉。

 

这位放浪形骸的活佛以诗人的敏感,敏锐感觉到被废离开西藏哲蚌寺前往京城是一条不归路。

 

我不是他诗中的玛吉阿米,没有刻意要追寻他的足迹,却不期地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穿行在饱含深情的诗里,对这个不太熟知的人,仿佛被我一点一点剥开。

 

风轻轻吹动挂着诗句的白幡,仿若看到他在经幡中的心动,那么鲜活那么热烈。

 

又仿若只要吹一吹诗幡上的文字,便能看到他在布达拉宫中静然诵经的样子。

 

他原本可以只是拉萨街头肆意嬉戏的王者,只是门隅乌坚林村农奴家的小孩,只是被上天选中的活佛。

 

可他硬是用“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城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样的诗句成为了高原的神话。

 

最终,他选择追寻最真实的自我,做了“世间最美的情郎”。

 

只留下曾经吟唱的雪山、草地、拉萨、布达拉在世间隐隐回荡。

 

当地的人告诉我:“风每次吹动诗幡都是一遍虔诚的祈祷。”,我想那是世人对你的浓烈思念吧。

 

想起朱哲琴的《信徒》,歌词说: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开始以为那是你的诗,当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是为你而写。

 

我渴望关于这位诗人,好多版本的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永远不会有最后,因为他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永存、从前、未来。

 

而我真的如一只“仙鹤”,只是到理塘转转便去了格聂。 

 

关于格聂的感受,用李白在《上安州李长史书》所写的“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更为形象。 

 

格聂神山,甜野男孩丁真的家乡,为了一睹其容颜,一路颠簸前行,高反不断袭来,头痛欲裂,吐得“肝胆相照”,终于到达我们住宿的藏民家里。

 

来不及吃东西,来不及欣赏当地的风景,更无心品尝美食,只想赶紧躺尸。

 

和衣而卧,在伙伴来来回回的脚步声,还有不时发出的欢笑声中,我迷迷糊糊睡去。

 

半夜,好友从另一房间摸索而来,悉悉索索声让半睡半醒的我格外清醒,原来她是来加衣去看凌晨四点的藏区星空。

 

舍不得温暖的被窝,也无法与头痛对抗,只好忍痛放弃对星辰大海渴望。

 

也为此行留下一笔遗憾,因为他们晒出的星海是我此生从未见过的灿烂。

 

经过一夜休整,人活过来了精神也好了许多,迫不及待品尝藏民美食酥油,还有糌粑,不得不说,真香。

 

一顿风卷残云,迎着藏区的冷洌晨风去看阳光下的金山格聂,碰一碰机缘看能否与甜野男孩擦肩而过。

 

藏区的山,没有南方的秀,也没有那么春意盎然,更没有那么灵动俊逸。

 

藏区的山是雄伟壮观的,巍峨直插湛蓝天空。

 

阳光喷薄而出,云雾还未来得及散去,宛若游龙带着丝丝凉意盘绕在山谷。

 

惊叹于皑皑银雪覆盖的格聂神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遗憾的是因为起得晚,没有看到金山格聂,我想那一定是一种神一般的存在吧。

 

五月的格聂,所有的草所有的花还在冬眠后的似醒非醒中,一群可爱的人儿驱车如一骑绝尘飞驰而出。

 

一汪野温泉,遗世独立,滔滔汩汩奔涌在路边,没有丝毫人工的掺杂,空气中弥漫着些许硫磺的气味,纯天然的清澈。

 

池底随处涌出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错错落落,争先恐后,闪闪发光,有如泻万斛之珠。

 

一群人渴骥奔泉,光速脱光鞋袜,将足沐于温泉之中,顿觉神清气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闭上双眼,如情人的香吻,尽情享受天然,带给我们的那种舒适亲切之感。

 

人生的快乐,此刻与香车美女无关,只有一种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自逍遥。

 

此行没有如愿与甜野男孩相遇,却与许多藏巴汉子擦肩而过。

 

他们和我想像的高大威猛相去甚远,如若不是黝黑的皮肤、狂野的发型、以及那生涩的汉语提醒我就在藏区,我会以为只是到了南方的某个小山村。

 

如果时间充足,不时小住一下,看看藏区四季,观一观星空,放逐一下自己的灵魂,应该是件很美妙的事。

 

这里只是我们其中的一站,此行目的地最终是稻城亚丁。

 

认真的说,在藏区穿行,真的需要缘分。

 

你看才活过来的我,在从丁真家乡出来上 318 国道路上我又倒下了,翻江倒海,难受到无暇顾及路边疾驰而过的风景,也无暇去看湛蓝天空的云朵,所有浪漫欢喜都在高反的折腾下烟消云散。

稻城亚丁

临近傍晚,我们进入亚丁县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城,音乐从马路两边的店铺传出,神奇的是竟然没有那种喧嚣感,相反给人一种慵懒的舒适自在。

 

坐在饭店门口,与藏区小妹打起手鼓,高反的不适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洗涤而空。

 

静谧的夜色袭来,一路奔波疲惫让人酣然入梦,经过一夜休整,大家满血复活。

 

开始去往圣地--稻城亚丁。

 

这个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南部与云南省香格里拉毗邻,东南连泸沽湖和丽江。

 

坐拥森林面积560平方千米,拥有上千种珍稀植物和几百种脊椎动物,以及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40余座,高山古冰川湖泊60 几个。

 

这样一个庞大的群峰湖泊族群,构建了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也成了无数文艺青年向往的圣地。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在此拍摄,电影里有很多唯美的词句来形容这里的美,这里的静,这里的与众不同。

 

比如:“我偷偷的告诉你,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那里,看蔚蓝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色的草地,看一场秋天的童话。”

 

还有如:“如今稻城,本身就是景色。”

 

我们从稻城亚丁售票点出发,经一个多小时大巴的爬行,将行李放在计划夜宿的客栈,再乘大巴到山脚下,然后徒步进山。

 

当踏入山林,人间净土,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这些美誉在我眼里都不为过。

 

她的美丽、她的纯洁、她的自然、她的独一无二承得起所有的赞美。

 

山在林中,林在山中 ;山中有湖,湖中有山;阳光普照,天湖一色。

 

据说仙乃日、央迈勇、夏偌多吉三座神山倒影在如镜的水面时,让见到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遗憾此次没有见到其全部的风华绝貌,我想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再走一次,不那么匆匆,要怀着更虔诚的心踏歌而来。

 

在这样的高海拔下,在这样的仙境里闲庭漫步仿若仙人,触手可及的雪山,不时伴随的高反,诠释了“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感受。

 

一路爬行,就为一睹牛奶海还有五色海的风姿。

 

可因为出发较晚,加上路上被风景吸引,不停拍拍拍又耽误不少时间,一路遇到下行的人更多。

 

低海拔生活惯了的我们,在高原每往上一步都异常艰难。

 

折多山玉姐姐的鼓励,让我生出一种执念,我起码要看到其中一个海,这样才对得起一路的翻江倒海。

 

所以和朋友孟约定,我们可以慢,但谁也不提出中途下山。

 

我们在百分百的劝返声音里逆流而上,在离牛奶海最后三公里左右,婷婷小姐姐追上我们,我们由两人行变成三人行。

 

尽管队伍壮大,其实内心并不确定,我们到底能走到哪里?能否看得到牛奶海或者五色海。

 

因为在最后一公里处,天气巨变,狂风大作,刺骨的寒风也带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寒风刮得人群中的塑料雨衣猎猎作响,扑在脸上透不过气来,说不出话来。

 

山谷中旋风的怒号和呼啸,活像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在山间乱碰乱撞,听得像狼嚎,又像远处的马嘶。

 

来不及收起的雨衣,被它卷起来,忽地扔到东边,忽地抛到西边,忽地卷上高空飞舞,又忽地推到一个石头旮旯里不动了。

 

躲进避风雪的小木屋,暗暗祈祷风雪骤停,让我走完最后一公里,看一看传说中的牛奶海。

 

或许是上苍感受到我的虔诚,风雪真的小了,我们三人果断冲出小屋走向牛奶海。

 

这个形似眼泪,被称为蓝色地球眼泪的海子是亚丁三大圣湖之首,在风雪里还是那么晶莹碧蓝。

 

如果时间允许,真的想席地而坐,闭上双眼与之共鸣。可最终只留下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便匆匆离开,都没来得及看一眼更高的五色海。

 

蹒跚而下,阳光从云层里喷涌而出,打在远处雪山上,也在那一刻,内心仿佛被什么击中,眼泪夺眶而出。

 

最后,借别人的小诗一首作为此行回味:

 

我不去想,路途的艰难,平坦大道,还是九曲十八弯,抑或崎岖颠簸。

 

我只去想,你的美丽,在那高原之上,雪山之巅,我一步一步走近你,带着我的虔诚,我的渴望。

 

 

END

                                                              
                                                     

特别鸣谢:

 

感谢所有此次同行的姐妹,五月的同行,温暖却持续到现在。

 

感谢一路相随,不遗余力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帅哥火山,倾情设计的线路,让此次旅行有了别样的味道,也赋予一种意义。

 

一路感受良多,水平局限,区区文字描绘不出发生的点点滴滴,请同行的伙伴、阅读此文海涵。

 

唯愿余生年年有今岁!

Leave a Reply

postid
2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