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商民居古堡院

王家大院是山西明、清代民居建筑的典范,号称“王家归来不看院”,据说比“乔家大院”大N倍,甚至还相传其大于故宫,我想这也许是说房屋大大小小的数量多于故宫吧,从面积来说,绝对不可能与故宫比。

这座晋商王氏后裔的家宅,由东大院“视履堡”俗称“高家崖”与西大院“恒贞堡“俗称”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及孝义祠、文庙等组成。 

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鳞”、“虎”五瑞兽,以图迎合天机。“恒贞堡”居中为“龙”,“视履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这五座以五瑞兽为象征的城堡,雄踞静升,有龙飞、凤舞、龟拉尧车、麟吐玉书、虎卧西阕的美誉。

王家大院总的特点是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再加上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容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这座国内最大的晋商大院民居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

西大院红门堡南大门上嵌“恒贞”的堡名,两侧镶砖雕楹联:

  南浦绕璇澜襟带静深云涌三山凝百福,

  西椒环翠霭林皋雄秀风培五桂茂千秋。

1、依山就势的东大院

“视履堡”建筑群,建于清嘉庆初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1.17万平方米,是一个不规则形串联城堡式住宅群。 

东门高大雄伟,门前空地为入门广场,宽敞气派。 门口有一石碑,上面是前总理朱镕基题写的“王家大院”四个大字,笔力硬朗,字如其人。朱镕基的题字很少见到。 

大门上方有“寅宾”两个榜书,仪态端正,书写大方。这两个字出自《书经.尧典》“寅宾出日”,意思是恭敬导引将出之日,王家用此典,是希望王家每个人皆能恭恭敬敬待人。

大门入口处,有两块竖牌——“中国民居艺术馆”和“中华王氏博物馆”。

整体建筑依山就势,基本继承了传统的前堂后寝格局,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墙环绕,院门紧闭,俨然一座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堡。

俯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从北朝南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 

主院是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陪、王汝成兄弟俩的住宅区,建于嘉庆元年。

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面积达1.95万平方米。

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

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环环紧扣,上下左右,用于相互连通的门多达65道,既能独立成院,又可相互贯通。

为了方便出入,东大院四面都设有堡门,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是东堡门,大偏院的西南角是西堡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是南堡门,南堡门外是一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北堡门设在小偏院的东北角。

2、成“王”字形的西大院

面积更大的”恒贞堡“,创建于清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该堡是一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堡墙内不仅有垛口,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由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的通道可达堡上,能俯瞰堡内景色,远眺静升风景。 

 

似长城城墙的堡墙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39米,最高处32米。

院内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院子88座,房屋776间,堡内房屋呈“王”字形排列,依山就势,由高而低。

主院前堂后寢,花园前园后室,既有富丽堂皇的大夫第、司马第、旗轩院,又有风格别致的顶甲花园。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交错,其院落在布局上均严格按照轴线对称排列。 

”恒贞堡“不仅有直观的“王”字造型,在建筑意象上还被誉为“青龙升腾”。由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青龙“贯穿南北, 将堡内分为东、西两大区。

2006年5月25日,恒贞堡作为王家大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视履堡一起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12月15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用青砖砌筑的“恒祯堡”堡墙外高8米,内高4米,厚达2米多,人称”红门堡“,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静升王氏十四世祖王谦受清朝时期对平息吴三桂等叛乱有功,并在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参加过千叟宴,康熙帝并恩赐龙头拐杖一把。相传恒贞堡建成之后,听信阴阳先生,为避邪免灾,图大吉大利,遂将大门油漆为红色。岂料有人告发他不合礼制,违规犯上,朝廷很快便要派员查办。危急中,还是王家在朝庭居官者得悉后立即通风报信,方才急忙将大门改为绿色。但”恒贞堡“的”红门堡“称谓却流传了下来。 

西大院每院的布局基本一样,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进门就能看到窑洞与穿廊,顶层设窑洞或建阁房。

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堡内的两口水井分立于东南角、西北角。

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随处可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无所不有,造型精美,构思奇特,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园林的清秀风格。 

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又名“孝义坊”,是王家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

 

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寓意图案。坊高7.36米,宽13.49米。底部的10头石狮。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书法漂亮。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内阁学士翁方纲所书。 

据称静升镇苏溪村西侧有座资寿寺,水秀山青,为三晋不可多得的一处古刹胜景。作为明代古建筑,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并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们没有了解到这个信息,留下遗憾。

三、精美的建筑细节

王家大院建筑群皆为黄土高坡上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其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不同身份人的居所和不同功能的院落均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巧妙布设在有限的空间中,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上下长幼有序,尊卑贵贱有别。

 各个小院布局紧凑,配套实用;院内的建筑装饰,雕刻精致。

 

结构附件装饰均做工精细、寓意巧妙。充分体现了中国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题材丰富、技法娴熟的砖雕、大雕、石雕比比皆是,美伦美奂。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明、清两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

石雕最吸引眼球,柱础石、墙基石及等石刻装饰,均能做到寓意其中,精雕细刻。

一个门前普通的拴马石,一个亭子台阶的扶手,都有镶嵌石雕,有的非常好玩,竟然被游客抚摸得漆黑发亮。

主宅门坎下供人踩踏的地面石块,竟然还刻有花卉图案,并见赋于寓意,相当有意思。

 门有门当,户有户对。

门前几座照壁,全是砖雕,有“五福献寿”、”麒麟送子“、“狮子滾绣球”等图案,十分耐看。  

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用词精确,书法工整,载体有木雕、石雕与砖雕,不仅做工极佳,还蕴含着文化内涵。

如 “映奎”、“桂馨”,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

有的虽然挂得高了一些,辨认不清,但仍然吸引我停下拍摄。

有些小院与小院之间,有侧门相通,木门有拴,可开可关。 

院内的木雕镌刻,也是一绝。门楼窗户、屋檐室内,装饰家具,无不透露着富裕之家的奢华与阔气。

接待客人的大厅,有字画,有中堂。那八仙桌与老红木坐椅,更是透露着文化底蕴。  

 小巷中里的私塾,还有一扇窗户,里面竟然有只寓意深刻的石雕——两只猴子前爪捂住耳朵,表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个木制品书信报盒,也镌刻着篆书对联:”秋风吹送雁,春水寄来鱼”。

整个大院,就是一座小城,有文庙、孝义祠、恒贞堡、视履堡、有广场、有护院城墙、有城门、有绣楼、亭子、暸望台、文昌阁等。城墙上可以跑马,小巷中能够走车,虽在黄土高坡,却尽显大户人家的阔绰、大气。  

由于天热,我匆匆看过恒贞堡,虽有气势,但不如高家崖精美,其余三堡崇宁堡、和义堡、拱极堡没去看,外姓四个堡更不知位于何处。就没有再看下去,许多介绍我都匆匆拍摄下来,后来整理照片时,发现许多漂亮的(三雕)照片用不完,最后分享几张,也就忍痛割爱了。 

陈萍她们打电话催我,我便从出口处匆匆离开了王家大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