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沙漠绿洲

2019年3月22号,我的公众号发出了2018年春节去突尼斯过年的第二篇游记,两年后的2020年5月,就要发出第三篇了。有人会说你那么久还记得么,我知道时间会淡忘,但有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偶尔回首过去写过的糟烂内容,时常感觉自己在糟蹋记忆和经历。时间让我肥硕,时间也能让内容更丰满,也许我该庆幸,这个北非小国没有被书写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幸存者。

歇比克绿洲 Chebika 

王朔有一本著名的小说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没了解内容的时候总觉得是在说突尼斯。没时间看就去喜马拉雅搜,听完主播“余音北平”的演绎,对社会失去了信任,对生活失去了向往,此后再也没听过王朔的小说……还是他的《知道分子》好哇。不过主播还是相当爱的,特地道这大哥能把北京小姑娘那种劲儿,以及各种角色的口吻都掌握得特好,逼真。

从北部滨海的首都,一路向南深入内陆腹地,慢慢逼近南部撒哈拉大沙漠的边缘,托泽尔,一个明显不同于突尼斯其他城市的沙漠小城,人烟稀少,略显萧条,市区距离西边的阿尔及利亚40几公里。

2018年2月18号清晨,我们分了几辆吉普车,向茫茫沙漠开去,目的地,三个神奇的沙漠绿洲。

公元627年,唐僧西出玉门关进入茫茫沙漠,濒死之际就是因为马发现了沙漠绿洲才得以获救。沙漠中有绿洲,始终是令人惊奇的事。车开出了几十公里,天气阴沉,四周的景色从平坦的沙天一色,逐渐出现了一些低矮的山丘,一会儿驶进了一个种满椰枣树的热带丛林,绿意葱茏,这就是三个绿洲中最大的歇比克绿洲,也翻译成歇比卡。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歇比克绿洲现在无人居住,完全是游人领略沙漠奇景的景点,也没有门票,只有零星的一两个持枪警卫保护着游人,并且跟随游人一起进入绿洲深处。他们很亲和,常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合影。

歇比克原来是托泽尔的一个罗马小村子,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太阳城堡,之后成为了柏柏尔人的居住地。人们远离都市,安居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山谷的深处一股清泉汩汩涌出,成了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直到1969年,一场持续了一个月的大洪水冲毁了粘土建造的村庄,人们逃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都是之后重建的以及废墟。在山体上还有流水侵蚀的痕迹,以及高中地理课本上学习的断层与褶皱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处绿洲远非我们眼见的这些,像极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写: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在两座土石山的中间有一道狭窄的缝隙,窄到胖子真的过不去,所以体型肥硕的人就不要来这个景点了,来了也只能在外头看看。背着包进去都有困难,会刮到。就在我们排着队一一通过之际,一群热情的男男女女突然自娱自乐自嗨起来,他们唱啊跳啊,领头的红帽子红衣裳粉鞋的妇女最为活跃,还拉着我们团的男士一块儿跳。我们不知道她来自哪个国家,是不是当地人,从她粗狂的嗓音和火热的性格,猜测她在自己的村子就是一员悍将。

天下起了小雨,淅沥滋润着干涸的沙漠和如饥似渴的沙漠植物。穿过狭窄的入口后,在一座座小山环抱之中出现了一汪潭水,甚至山崖上还有小瀑布顺势而下注入其中,簇成溪流蜿蜒伸向山谷深处,消失在林间。背靠亚特拉斯山脉的歇比卡绿洲被称为世界上最清凉的绿洲,人们可以在热情的沙漠溪流瀑布中游泳。

绿洲中有的地方需要走山边崎岖不平,泥泞湿滑的土路,上下还是相当危险的,如有不慎就是磕碰擦伤,身上的相机也会毁于一旦,我就差点儿。所以来这里一定穿运动鞋,保护好自己和财物。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歇比克绿洲或者说元古时期的撒哈拉不是沙漠的证据出现了,我们在岩壁上发现了密密麻麻的贝壳沉积物,很明显,海拔仅27米的歇比克在久远的年代曾是海底,整个撒哈拉也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天堂。从小我就莫名的对主流意识以外的事物感兴趣,这种热情从未间断和减淡,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甚至到了那些《未解之谜》记录的地方,更加愈演愈烈。

北非,正处于北纬30度附近,这里千万年来上演了沧海桑田,以及不为人所知的事。撒哈拉沙漠其实并非像百科中所说的那样形成于250万年前,在5000年前这里还是一派郁郁葱葱,几千公里的广袤沃野横贯非洲大陆,从埃及一直延伸到了西撒哈拉的大西洋海岸,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撒哈拉之眼。乍得、苏丹等北非多国都发现了埋藏在沙漠之下的庞大古城遗迹,毛里塔尼亚地下河网密布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50年绘制的非洲地图上标注了这片区域纵横的河道,西大西洋向内陆输送了几百英里的水源,还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尼罗河。

或许因为11000年前的新仙女木(小德莱亚斯)气候灾难,或许因为地球轨道倾斜角度的变化,也可能是撒哈拉每隔两万年就会绿洲沙漠的周期性变化,最后一次发生在5000-8000年前左右……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仿佛突然间神秘消失了,变成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依附于海边及尼罗河沿岸的人们生存了下来,大地只留下零星的绿洲让后人怀念和赞叹自然。

达梅赫扎绿洲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第二个绿洲名为达梅赫扎(Tamerza),相较于歇比克而言,规模很小,仅仅一个下坡转弯就到了尽头,倒是小商贩的摊位占据了更多的面积,商业景象远比歇比克繁盛得多。在这儿我买到了最小的阿拉丁神灯,比摩洛哥的还小。提到阿拉丁,我总会问朋友,你知道阿拉丁有几个哥哥,那么我会告诉你仨,阿拉甲阿拉乙,阿拉丙。除此之外,彩色沙瓶是最常见的纪念品,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装满了一层层紫、黄、红、粉色的沙子,构成了不同的形状,画面以骆驼和夕阳,以及椰枣树为主要形象,很是神奇。

在山涧中我们碰到了来此游玩儿的小孩儿团队,感觉像是校外的集体活动,她们热情地拉着我们合影,虽然是陌生人,也能勾肩搭背,好似兄弟。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米德绿洲

如果说歇比克绿洲是翻山越岭,达梅赫扎是购物圣地,那么第三个米德绿洲Oasis De Mides就是峡谷风情。我们在高高的悬崖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前两者的草木葱郁和流水潺潺,只有一条延伸了3公里的大峡谷,地壳运动及年代沉积形成的不同颜色的土层,丝带一样。峡谷曾经是原来村子自然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曾经半山的小村落,因为地质灾害破坏了房屋,人们只好舍弃家园整体搬到离原址不远的山脚下。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到这几个绿洲的内容,但也不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好像哪儿哪儿都拍了独揽9项奥斯卡大奖的《英国病人》,也翻译为《别问我是谁》。我们的导游说最后的这个峡谷绿洲米德,才是真拍的地方。说到这儿,倒是真要去看看有《蜘蛛侠》绿魔、英国绅士大帅哥科林费尔斯和茱莉亚比诺什的这部老片子。

 

Tips:

如果你是自由行,在酒店就能订绿洲的行程,半日即可。但是突尼斯的公共交通很难,所以一般都是跟团。

价格:3个绿洲都没有门票

Restaurant Du Soleil

 

离开三个沙漠绿洲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来到一家不在市区,看周边的样子像是很村儿的地方,拍下了门头唯一一张照片,以期在日后网上搜到这家店,结果两年过去了,猫途鹰、点评都没有,仅有携程有收录,还没一个字的点评,看来的确非常小众,也从侧面看出突尼斯的旅游的确有待兴旺,也值得兴旺,因为太多人还没发现它的好,N种程度上胜过摩洛哥。

餐厅如同摩洛哥的王宫一样,与欧洲相反,内部华美,外平淡无奇,跟沙漠一个色儿,院儿内白墙蓝门窗,遵循着突尼斯建筑的蓝白规则。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在突尼斯吃饭遇到的情况比以色列强点儿,有限。突尼斯曾经是法国殖民地,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领地,地处北非距离欧洲非常近,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拜占庭人占领,703年又被阿拉伯人征服,1574年沦为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属地……曲折的经历,使得它的饮食多样,文化共融。所以说,突尼斯菜其实是中东菜系,又有着欧陆菜的影子。


突尼斯餐也有一定的流程顺序,比如餐前先给你吃橄榄,餐后上椰枣,喝的多半是薄荷茶,奇奇怪怪的汤啊,有中东国家的大饼子,肉啊、沙拉啊之类的,不过突尼斯的大饼子有新鲜样,不都是皮塔饼。我们在这家餐厅吃到了棒子面儿的“发面饼”蓬松喷香,带着烟火气,挺好吃的,加上榨菜足以抵挡一切。

正餐的第一道一般是一盘不深的Chorba,用香料熬成的,里边有西红柿碎、葱头、牛羊肉、胡萝卜、蔬菜、鹰嘴豆等,有时候会有小米儿,很像罗宋汤,酸咸味道,配饼吃还可以,喝一两次还可以,老喝,受不了,总觉得味儿怪。之后上的就是像大饺子似的薄薄的鸡蛋煎饼,叫Brick,里头有馅儿,有时也会有变形,比如三角形的,或者半圆又折了一折,这个蛋一定不能是全熟的,需要有溏心,但是未婚的女子吃的时候不能让糖心儿流出来,不然有嫁不出去的危险。里头的馅儿以鱼肉为常见,有时候油过大,不是太能接受这道菜。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更加常见的一道菜是突尼斯的国菜库斯库斯(Couscous),这是地道的起源于北非的菜式,并非外来传入,后来成为了西非、法国、西班牙、西西里岛等地方的主要食物之一。底下铺着像小米儿的饭,其实那个所谓的小米其实是一种小麦。上头洒的东西每家都不一样,无外乎土豆、鸡蛋、管儿面、鹰嘴豆、西红柿、葱头、肉等一堆东西,就是“突尼斯盖饭”,饭和炖肉、炖菜一块儿吃。

一般当地的典型的突尼斯风味餐厅还会提供著名的Harissa辣椒酱,这是法餐里的调料,用红胡椒和咖喱酱调味制成的辣椒酱,蘸面包吃的,法国对突尼斯文化的影响还是挺深远的。

记得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亚吃的第一顿饭,在那个洞穴餐厅里就有瓦罐牛,在突尼斯也有,还是南部有名的特色菜,它们的做法如出一辙。先在瓦罐儿里放上牛肉或羊肉、西红柿、青椒、土豆、胡椒粉、盐、香料等,用面封上罐口,埋到炭火下的沙坑焖烤,也有用现代的方法烤的,约一个小时后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当着客人的面儿用刀豁开,把里头的东西倒出来,味道不错。当地人口味清淡,中国人口重偏多,爱吃咸的,自己带佐餐品很有必要。

突尼斯的薄荷茶和摩洛哥的不同,前者只见茶不见薄荷,摩洛哥薄荷铺在茶上头满满的。托泽尔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枣产地,餐后来上几颗绵软甜蜜的椰枣完美收官。另外,突尼斯人喜欢喝当地的“Celtia”啤酒,淡香清爽,度数不高,可以试试。还有无花果酿的Boukha酒和椰枣酿的Thibarine酒。烤蔬菜沙拉Mechouia也是一日三餐不可少的。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Restaurant Du Soleil

地址:2212 Restaurant du Soleil Cite Elamel Tamerza | TAMERZA 2212, Tamerza 2212, Tunisia

托泽尔市场

建造沙漠上的托泽尔黄色是它的主旋律,在撒哈拉的烈日下,椰枣树投射的影子落在城市独有的小砖上,这种小砖是椰枣树枝加上当地特有的粘土烧制成的,托泽尔建筑的主要材料就是这种小砖,既经济实惠又好看,还不浪费资源,它也成了托泽尔的建筑特色黄色的砖块被建筑工人排列成菱形、人字形、六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凹凸不平又错落有致。沿着小砖墙的一条步道通向市中心的市集,观光马车从身边经过,清脆的马蹄声,车夫的笑意打破了炎热。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在旅行中我最上心最喜欢最期待的就是逛小店,托泽尔的市中心可比见到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有人气儿,这里有一个游人必打卡的市集,当地人也在此采购他们的生活用品、吃穿用度。在网上搜没搜到任何关于这个市场的信息,城市不大,走着就到了。

清真寺的宣礼塔总是鹤立鸡群让你第一眼瞩目的地方,走进一旁与摩洛哥如出一辙的门就到了他们的村庄。门上端的锯齿犹如长城,内圆外方与中国的外圆内方的哲学截然相反。想要逛市场可不要进这个门,要往相反的方向走。

老城区还保留着一直以来的模样,人们穿着朴素颜色的服装,或者传统带花纹的外套在路旁聊着,慢悠悠地生活。我和我爸在小路上走,看到一家理发店停住了,我被理发师、孩子和椅子吸引。因为那个孩子特别像我小时候,我发现他屁股底下坐了另一个小板凳。我小时候也是,护头发不爱理,一理发就哭,理完发还哭,说还我头发还我头发。因为太矮了,理发师够不着我,就只能坐在板凳上。我还记得那个铸铁的大椅子,白色的支架,黑色的皮面,下边还带脚蹬子。几十年过去了,我只在猪栏酒吧乡村客栈老油厂店见到过一模一样的。

极似摩洛哥的北非古国免签又美好,为何游人稀少,突尼斯该火了

市场上最鲜艳夺目,也是卖得最多的东西莫过于椰枣了。突尼斯北部种小麦,中部种桃和李子,南部种椰枣。突尼斯可是世界第二大椰枣出产国(第一大伊拉克,小时候吃的蜜饯伊拉克枣就是椰枣),托泽尔则是椰枣之乡,绿洲和城市里种满了椰枣树,中心地带椰枣树林的面积能达到1000公顷,20万棵。我们在街上发现既有椰枣树也有棕榈树,可怎么区分呢?答案是椰枣树是长条的分叉儿的,而棕榈树是蒲扇,你可以理解为椰枣树是鸡爪子,棕榈树是鸭蹼。棕榈树是这个地区的树王,当地人家中的地板和房梁都是用棕榈树干做的。

在托泽尔的城市中,每70棵母椰枣树配一棵公树,公树种植在路边,母树在种植园。因为自然授粉效果不好,所以还需要人工授粉。12月是采摘季,那时候去的话可以吃到新鲜的超甜的椰枣。采摘过的椰枣枝大都就放在树下,点燃产生的烟雾可以驱虫,真是天然的驱虫剂,椰枣树浑身上下都是宝。

在突尼斯,椰枣树种植面积至少有4万多公顷,主要产地是绍特杰瑞特盐湖和内夫扎沃(Nefza-oua)地区,约2.3万公顷,占全国产量的53%。托泽尔南边紧邻的就是绍特杰瑞特盐湖。世界上的椰枣树共有250多个品种,其中DegletNour、Kenta,Al-lig、KhouatAllig4个品种是突尼斯最主要种植的,又以DegletNour为最多,约占总数的65%,这个品种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大部分用于出口。摩洛哥是突尼斯椰枣的第一大出口国,其它则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比利时和其他中东地区。红色的Allig味道甜美,DegletNour肉质软嫩入口即化。突尼斯人还会在椰枣上添加一点点咸黄油,做成椰枣球Rfiss。托泽尔的椰枣是公认的突尼斯最佳椰枣,琥珀色半透明的最好,里边的蜜好像都要流出来了,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光的手指”。

椰枣非常甜,保质期又长,被称为沙漠面包,6个就可以满足一天的能量。佐餐时都会要放在甜点之后,否则浓烈的香甜会让甜品黯然失色。一般突尼斯人喝咖啡的时候不放糖,喝一口咖啡就一口椰枣。

购买的时候可要注意看清,一定记得买挂在外边一束一束的,这种每一颗你都能看得见,是饱满新鲜的,切勿购买成盒封好的,那种表层质量好,下层就难说了,我买的底层就偏小偏干。成束的一大捆10斤,不散卖,所以还得拼着买。盒装的好在小,印象中好像10块人民币四五斤。

露天的地毯以及小店的门前堆满了手工编织的包、袋、篮子,上边的装饰大多为蓝眼睛,这种装饰在中东国家非常常见,尤其以土耳其、以色列居多。我记得在几篇游记里都提到过,蓝眼睛叫恶魔之眼,是一种能够吸收你身边负面能量的东西,它其实是个消耗品,但是很多外国人以为是纯装饰就一直戴着蓝眼睛的饰物,或者把它放在家里挂着。它有吸满的时候,满了就会适得其反加倍释放,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满,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所以呢不建议购买带蓝眼睛的东西。

看地上筐里的小陶罐,值得入手,还有那种肚子缺一块的陶罐,那是盛放菜尤其是瓦罐牛羊用的,就好像咱们的瓦片当盘子。

有的市场盖有拱顶,这个市场多为露天和半露天,就在广场后边的一条小路,我们发现了这个超美的胡同。两旁布满了小店,头顶上边用编织物覆盖,挂着各种各样的地毯、披肩,突尼斯风格的花色与纹饰,阳光照射下来,美艳绝伦。

突尼斯在古代是撒哈拉沙漠地区交通贸易线上的重要城市,罗马人占领时期,是东边的利比亚和西边的阿尔及利亚三国经济贸易交流的中心。那时候,利比亚的物价比突尼斯便宜,阿尔及利亚又资源匮乏,突尼斯人就做起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生意,把利比亚的货物运到阿尔及利亚售卖,从中获利。

在这条没有现代气息,满眼浓重异域风情的小胡同里,商铺鳞次栉比,一家家卖着手工艺品、小古董、生活用品、布艺品、护肤品的小店,从门外到室内都好好看。他们用大胆的颜色,强烈的对比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这一家有着漂亮绿门窗的小店最为精致,不过价格有些着实不便宜,当然你要会砍价也行,然而就遇上了这个死活不降价的也没辙。

小店有两层,一层主要售卖银器、护肤品及布艺,以粗麻布很硬的围巾为主,色彩艳丽,我出手了,虽然质量不咋样,价格不便宜,团友小帅哥的妈妈说你不应该买……那我也买了。

二层则售卖很多瓷器、餐具,还莫名其妙地布置了几个座位,不太像休息区,就当拍照位置吧。前台付款的地方摆了很多手工银质书签,以及迷你的小器物,当然我也出手了,我信奉的观念是,走过路过可不要错过,宁可错买1000不能放过一个。

它旁边的一家小店也很精致,面积较小,比较狭窄和局促,背包进去可要注意,千万别刮到。这家店卖艺术品,北非风情的画作和马赛克,还有漂亮的塔吉锅,同时也能买到围脖、披肩这类的布艺品。

这个小市场,值得安下心来,慢慢悠悠地逛,市井风韵,人文风情,可比参观景点有意思得多。

 

逛街

在我以往的跟团游经历中,这儿要说一个括弧,直到2019年1月,之前的出境游都是跟团,我发现,去的目的地越小众,团友的年龄越低,个人素质也偏高。以往去的热门国家才会碰上大嗓门,贫了吧唧的大妈团。这次突尼斯的团一共只有十几个人,年轻人占了一半儿多,最小的上高中。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就在集体市场游览后干了一件不该干的事儿,溜出了酒店去自由探索托泽尔。

我们按照地图向刚才的市中心走去,拐了一个路口发现了一家博物馆Musee Dar Chera,就决定进去看看。博物馆中展厅和一个花园分别收费,每个10第纳尔。

展厅部分有几层,分别展示了突尼斯的人文风情,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生活场景,那些不谋而合似曾相识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我国古代的极为类似。同时还展出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照片,那些规则的墙面纹饰和色彩,总是能让我心潮澎湃,证明我身处异乡。

虽然远在非洲,当我从约旦回来之后,此时再度回首这个突尼斯南部边陲城市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时,还是发现了它和约旦的阿拉伯人生活的一致,一切一切都一样。在看资料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头晕,一系列的词汇鱼贯而出,名字类似感觉互相关联,实际上有很多都没有关系,而名字不同的却是继承或者前因后果,如古罗马、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简直要炸了锅。我特别想屡清,也给自己留个思绪记录以备查看,就写于此吧,如果有明白人看出了错误,欢迎指点拍砖。

这几个名字里的古罗马实际上是个概括的词汇,既不是现在的意大利首都罗马这个城市,也不是一个国家,它代表了一个时期,包含了“罗马”的三个阶段,叫罗马是因为罗马城市是古罗马的发祥地。

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现在的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第一个阶段公元前753-公元前509年的罗马王政时代,第二个阶段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开始了它的扩张发展。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也就是现在的突尼斯进行了三次战争,三次战争都叫布匿战争。迦太基我在之后会写到,那是我们在突尼斯的最后一站,回到首都突尼斯市参观,如果来突尼斯不看迦太基,就等于没来。第一次战争的拉锯战长达23年,最终罗马胜利,取代了迦太基成为了地中海周边的最强国。

第一次战争结束后不久,迦太基就开始准备第二次战争,然而依旧以惨败告终,16年的艰苦奋战,结果失去了海外一切属地,战舰损失惨重,仅剩了十艘。从此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彻底破产,罗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比较短,只打了3年,因为此时的迦太基已经又强变弱,在由弱变强的罗马过分的要求之下,迦太基城被烧毁灰飞烟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只剩下一盘古城残骸。罗马共和时代基本完成了疆域扩张, 到公元1世纪前后成为了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但这还不是面积最大的时候。

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时,是在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时,经济空前繁荣,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一度成为帝国的内海。这个时期就是“古罗马”的最后一个阶段,被更多人熟知的罗马帝国了,时间是公元前27-476年/1453年。为什么有一个“杠”呢?因为短的代表西罗马,长的代表东罗马。

公元395年1月17日,完整版的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临终前把帝国切成东西两部分,分给了两个儿子分别继承,我想这是为了让俩孩子不因夺权而骨肉相残吧,谁也别打架。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在此期间人们一直坚称东罗马帝国为“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什么呢,跟罗马没关系,那是962年至1806年,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

这在称呼上就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到了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因为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基础上建立的。一句话,东罗马就是拜占庭,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至此终结。

当我们参观完毕这个宝藏小博物馆,来到院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庭院,就在斜阳中留念。院中有唯一一处咖啡馆,供游客休息。突尼斯曾是法国殖民地,当地人除了阿拉伯语,很多还会说法语。在聊天儿中我惊讶地得知,团里的一个姑娘居然会法语,好牛啊,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博物馆里有一处花园是单独收费10第纳尔的,这个姑娘就跟工作人员小帅哥沟通,最终小帅哥让我们免费进了一个拍了一点外观。

托泽尔是在草原地区以南,沙漠以北的边缘城市,被称为沙漠的门户,在古代是重要的努米底亚城镇,地处比斯克拉(Vescra 〔Biskra,今阿尔及利亚境内〕)到加比斯(Qabis)的商路上,从11世纪起就以出口优质椰枣文明,还出产静美的手工编织地毯和银饰,曾经是个繁华的商镇。当我们行走在这条落寞的街上,罕有行人,更甭提游客时,感到了不同时代的落差。

虽然现在托泽尔有国际机场为旅游提供便利,它仍然是个小众国家的小城市,而街上也从无人打扫卫生,有些脏乱,一些建筑已经废弃,只有流浪猫逡巡其间,时不时探出头来跟我们打趣。街道上鲜艳的小别墅,红的、黄的、绿的,也显得有些孤单和破败,也只有局部欣赏起来还算挺好。

曾经的托泽尔还以由热空气和盐质洼地闪烁发光的矿物盐而产生的海市蜃楼闻名。我倒真想看看海市蜃楼,按理说海市蜃楼是地球真实情境的反射,然而的确有些在地球上没找到本体,也有着平行世界的猜测,可如果KFK说的是真的,没有平行世界,那么那个没有本体的像是哪儿?是非平行的其他世界的体现吧,比如水芙蓉大酒店。

路上法语姑娘跟路旁闲散大爷问路,聊得甚好,剩下几个人跟路牌犟上劲,biào着不走。天色渐暗,我们在沿途找寻开门看着不错的餐厅,未果而折返要回酒店,路上遇到了街边卖烤鸡的小伙子们,法语姑娘又成功地聊上了,而且砍价也成功。两个小伙子争相与我们合影,笑容满面。

抱着我们喷香的烤鸡,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位抱小狗的小男孩儿,小狗太可爱了,腼腆的主人很大方地让我们摸摸狗,拍照合影。天愈发深沉,夕阳染红了天际一缕粉白色的发丝,不一会儿天边大片的火烧云来了,霞光满天,照着红色的小房子更加明艳。我想,此刻丹吉尔的海边又会是去年最美的天际吧。

突尼斯的街头餐厅也分三六九等,小吃摊、快餐厅、正经大餐厅,菜系也多样。法国的文化遗留至今影响着这片土地,大大小小的法餐馆不少个,甜品最为明显体现了这一点,法棍也是常吃的食物。记得看资料说“如果你在街边一众不修边幅,装修草草的餐馆中忽然发现一家装修考究、环境幽雅的餐厅时,不妨上去看看放在门口的菜单,十有八九是经营法餐的饭店。当然,价钱也可以称得上媲美法国的餐厅了。”

又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战争的缘故,突尼斯的意大利餐也很常见。如果想吃个中餐或日餐,东南亚菜可是相当的难。记得在之前我写过,突尼斯近几年才对外开放旅游,以前不仅签证不好办,直到游客来了要吃中餐,旅居当地的华人才开始能买得到酱油醋。

我们找到的所有猫途鹰餐厅都没开门,最后居然在快到酒店的街边不期而遇一家五星,就商量在此解决。这是一家意大利餐厅,家族式经营,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是一家人。小店门上贴满了合作的平台,看样子还真是个热门呢。店内装饰花里胡哨,服务员一丝不苟,虽然只有我们一桌5个客人,服务员小伙子还是穿得一本正经,像个侍酒师,小领巾、小汗衫,小围裙穿戴整齐。

意大利厨师做的地道意大利披萨,允许我们吃外食烤鸡,我们吃着柏柏尔“打卤馕”,点上羊排、牛排和凯撒沙拉,哦,没有忘碰个杯,2018年2月18号,正月初三,这时还是春节呢。没有乡愁,就着天边最浓的红晕,饮下一杯饮料代酒。

临走时在门口发现店里养的一只怀孕的胖猫,长得特别像我家花花。孩子很亲人,让摸,几个姑娘轮番上手,毛很顺,油光锃亮,漂亮的眼睛一直看着我们。我们把吃剩的鸡肉用手撕碎给它,它吃得很香,我们就很开心。没有吃完的大块儿带着走,到了酒店大门,给了门前偶遇的流浪狗……

旅途中充满了未知,正因为未知才更充满希冀与乐趣。

La Fontana

菜系:意餐、披萨、地中海

人均:80人民币

地址:Avenue Abou El Kacem Chebbi, Tozeur 2200, Tunisia

营业时间:10:00-24: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