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我们入住在新源则新路上的联诚生态大酒店,入住时,太阳还未落下。小夏给我们说,这是我们本次行程入住的“最奢华”的酒店,占地面积特别大,酒店的院子就跟公园一样,有很多的大树,房屋都在大树掩映之下,环境特别好。一天的奔波,大家都有些累了,刚从喀拉峻出来不久,我还迷糊了一会,下午过了特克斯,一马平川的,让两位女士陪小夏说话,小夏说,不用的,我们想迷糊就迷糊,他可以的。我们觉得长途开车,还是有人陪司机说说话更好,我迷糊了约半小时,醒来后就没再眯沌了,拍星空耽误的睡眠,没有得到补充,路上眼睛打架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所以感觉很累。
    等安顿好,小夏带我们前往仅相隔一个街口的一家餐馆吃饭,店子在街口,似乎是青年街,那一排底商门面房,都是建材陶瓷修车的,就这一家是餐馆。餐馆挺大,占了至少2个店面,店主是维族人,虽然新源一多半都是哈萨克族人。店里有四五个服务员,说的普通话我们能听懂,
我们坐在了里间,各自要了吃的,有抓饭、烤肉、酸奶等等,主食肯定不止一种,现在忘了有哪些。
    吃完饭,我就回房间洗漱去了,衣服也不想洗了,反正现有的干净衣服够换洗了。我刚洗完,小夏给车加好油后也回来了,给我说,今天,我们房间的窗户朝东,明早可以在房间拍日出了。
    
新源县位于伊犁河谷东端的巩乃斯河河谷地带三面环山,怀抱巩乃斯河,西部敞开。这里有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巩乃斯草原。巩乃斯谷地南面的那拉提山,东起艾尔肯达坂,西与阔他乌山相连,北面有安迪尔乌鲁山、阿尔善山、阿吾热勒山,整个山势是东高西低,南陡北缓。
    新源,旧称巩乃斯,先秦为塞人地,自两汉至晋属乌孙国土,旋为悦般国,隋唐间依附西突厥(并改国号为石汉那国),宋时属东喀拉汗王朝,从辽至元为阿里麻里省辖,明朝隶卫拉特,均为游牧之地。清王朝一统新疆后,巩乃斯划归厄鲁特营游牧场。
    光绪八年(1882),哈萨克人经清政府准允,迁入巩乃斯牧居,翌年设千户长制度。光绪十四年(1888)设宁远县时,为宁远之一部。民国19年(1930)巩留置县,巩乃斯为其东部牧区,巩乃斯于民国28年(1939)从巩留县划出,设恰克满设治局,民国31年(1942)更名为新源设治局。民国35年(1946)实行县治,即新源县。
    巩乃斯,瓦剌蒙古语意为“绿色的谷地”(元明清时期这里是瓦剌辉特部牧区),哈萨克语为太阳出来的地方。因处巩乃斯河上游,另取“新源”,为新开垦的草原或新开拓的原野之意。    一夜酣睡,很是舒坦,日出前,我醒来了,把窗帘拉开一个小缝,光线有些刺眼,没有朝霞,于是干脆继续再睡会。
    28日,我们的行程比较简单,从新源到巴音布鲁克,再进巴音布鲁克景区的九曲十八弯游览,住宿在巴音布鲁克镇,全行程唯一不需要赶路的一天。前往餐厅需要在高大的树林下前行很长一段路,跟内地当年的大院一样,宽阔的道路两侧种有大树,只是这里的树不是一排,而是一个树林,餐厅的建筑形式也和五六十年代的大院建筑一样,砖墙坡屋顶,我猜测这原来是军垦或政府等的所在地,现在改作民用了。我问小夏,小夏说他也不知道原来的用途。因不急赶路,吃完饭后,我们还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出县城不远,发现有那拉提机场的路牌,这才知道新源有机场,那拉提机场距离新源县城公路12公里,距离野果林风景区16公里,距离那拉提景区58公里,可以保障ATR和波音737所有系列飞机全载起降,有了机场,就可以大大方便出行了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位于那拉提山北坡,巩乃斯河南,G218从河的北边穿过,交通方便。那拉提草原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在新源那拉提镇东部,距新源县城约110公里。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那拉提草原在我们今天的途经路上,今日的那拉提阳光灿烂,白云朵朵,远处雪山皑皑,很是美丽。已充分享受了草原风光的我们,没有把那拉提列入本次旅行的目的地。路旁出现了一大片白色的毡房,我没有看清是什么地方,小夏说,那是哈萨克第一村,居住了全球最多的哈萨克人,不过,我后来查阅资料,介绍那是新源打造的那拉提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以弘扬哈萨克民族文化为主题,定位于民俗风情旅游,是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族文化展示、表演、会展等为一体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产业基地,目的是为了使游客在这里充分的感受、体验哈萨克民族文化的魅力。是不是这样,只有自己去体验了,我们没去,也就不知道了。

     过了那拉提镇不远,南北的山就合拢了,约莫又前行了十余公里,有条北去的道路,路牌指示去往独山子,巩乃斯河畔有个停车场,有一条小河汇入巩乃斯河,路的北侧还有一个加油站、一个检查站。这里被叫着“0公里”,不过我没有弄清,是哪条路的起点。
    河水不大,巩乃斯河水略微浑浊,刚才山涧汇入的河水很清亮。因行车已近2小时,我们在这停车小憩,我在河边随心散步,享受这宁静。再次启程,前行不到一公里,车右转越过巩乃斯河,进入了南面汇入的另一个山谷,路牌指示到巴音布鲁克还有57公里,库车318公里。
    道路变得多弯曲折,坡度也明显加大了,有女士问,我们是不是进入G217独库公路了,小夏说就是。河谷两侧的山坡长满了高大的云杉,景色很是优美。随着高度的上升,景色也在改变,河谷在山脚深切,花斑草场渐次在山坡呈现。最后,我们来到了在山下所见的皑皑山顶,山坡上还有一层薄雪,公路靠山的一侧,不时会出现一长段的雪墙,靠在护坡墙上。
    接近山顶了,深切的山谷也变得柔和平缓了,大片的牧场,煞是养眼。2700m的图兰沙拉是前往巴音的最高点,其实这个点并不明显。到了坡顶,草原无垠,我们已经进入了巴音布鲁克草原,
呈现在眼前的这片广袤无垠的绿色地毯更给人忽遇桃花源般的豁然开朗之感。

    巴音布鲁克草原旧称裕勒都斯草原、珠勒都斯草原、尤鲁都斯草原,因为主要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的巴音布鲁克区境内,亦称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是蒙语,“永不枯竭的甘泉”的意思(突厥语则为“星星平原”之意)。远在2600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明朝和清朝前期,漠西蒙古的辉特部游牧于今巴音布鲁克草原。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安置了渥巴锡率领东归的土尔扈特蒙古部。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的高山间盆地,是集山岳、盆地、草原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四周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383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原四周山体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为典型的高寒草原草场、高寒草甸草场、高寒沼泽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草原水源补给以冰雪溶水和降雨混合为主,部分地区有地下水补给,形成了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保存了世界上多种的稀有物种,成为天鹅等野生动物理想的繁殖栖息地,是中国最大野生天鹅种群的天鹅保护区、。景观基本都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

    额尔宾山东西绵延17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盆地。千余眼泉水分布于整个草原,与冰雪融化的涓涓细流汇集盆地,形成巴州的母亲河——开都河。古老的开都河穿越两盆地之间,使草原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牛轭湖、沼泽湿地。开都河滋润着大草原,孕育着草原上一代又一代生命。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龙路都斯盆地的底部沼泽,总面积1369平方公里,核心区452平方公里,缓冲区698平方公里,实验区219平方公里。该区气候严寒、湿润,春秋相连,雨雪较多,山泉密布,有宽广的天然牧场,水草丰富,年平均气温-4.6℃,极端最高气温才25.4℃,极端最低气温则达-40.5℃。自然降水较多,常年有都有降雪,积雪多,雾大,无霜期极短,最长无霜期仅28天。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有近14万公顷湖沼密布的水域,是世界上野生天鹅繁殖的最南限,被人们称为“天鹅湖”。     


    小夏让我们一会注意这里的羊,说这里的羊与别处都不一样,黑头的,特别的漂亮,看了这里的羊后,其他地方的羊都想看了。正说着,前方山坡上,一大群羊,在绿草地上,正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如同一片白云漂浮在绿地上,已绕过山脊进入我们视野的就不会小于一个足球场,有数千只之多,在山脊那边腾起了一阵浮尘,停车岛湾里有几个朋友正在拍摄。一个牧民穿着厚中山装,普通的帽子,骑马从我们身边经过,带着2条狗,狗一点也不威风。
    过了山脊,缓缓的山谷中有几顶毡房,小夏给我们说,哈萨克人喜欢把这叫毡房,二不愿叫蒙古包。两边的山坡上,都有大群的羊在吃草,还有些游客在游玩。随着车的前行,一群一群的羊出现在视野里,经常是满山坡都是,分不清有多少群,更不用说看得出有多少只了,远的看起来就是白色一片,近了可以看见羊身上不同部位染了很多颜色,应该是用来区分所有者的。
    刚开始,两位女士还惊奇的喊:羊羊羊,这边也有耶,一会就看不过来了,也就不喊了。我坐在副驾驶位置,早早就能看见羊在哪,拍照从容,两位女士就让我多拍,回去了找我要照片就是了。山谷边有个小沟,沟里并没有水,羊就在沟的两岸,
一大群羊顺着山坡往下走,其前锋已抵到道路上。我们把车停下,让羊从我们前面过,迎面来了一辆车,似乎有点心急,按了几声喇叭,想从羊群里挤一条路出来,结果羊在路上楞了一阵,又直接跑过路面的,有发呆不动的,也有往回跑了几步,又慢慢在过马路的,路上反而更热闹了。   


    看见开都河(开都形容弯曲悠缓的妙曼姿态,该河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传说的“通天河”)了,景色更加的优美,草场更加开阔,这会羊群反而没有先前多了,也许是赶往了其他地方去了,开都河曲曲折折的,河谷很宽,也很平缓。小夏把车停在靠河的路边,说,这很美,你们可以去拍拍照。

    停车的地方在一个填起来的平地上,比河床要高五六米,可以直接从土坡上下去,只是坡有点陡,也可以绕一截路缓缓的走下去。我站在坡顶,看着河流从山脚平静的流淌,水面离我约有百余米远,因水流平缓,河面分成了很多纽,其间间杂着小岛,岛上全是绿草,河对岸的草地上,泛着粉红,必是鲜花满地。眼前的景色已比喀拉峻的九曲十八弯更加的迷人,旁边有几个匆匆而来的游客,其中一个在给另一个说巴音的九曲怎么怎么样,我一时也想不来,觉得也就是眼前这样了吧。
    有一个汉子带着一匹马,在河边的草地上,后来就在河边坐下了,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于是我从土坡上直接下去,踏着软如地毯的草甸,慢慢前行。草地上也开满了黄色的花,再仔细一看,花有各色,光艳夺目,在草甸看与在远处的坡顶看,似乎颜色都不一样了。
    汉子牵着马还在那,只是一会趴着,一会坐着,缰绳抓在手上,马站立在身边,我不想破坏这个宁静的画面,远远地用各种画面构图:正面、顺光、逆光、近的、远的……
    我还在坡顶时,来了一群羊,照它们的前进方向,应该是急扑到河边去喝水,可惜被牧羊人赶到上游很远的地方去了。拍完牵马的汉子往回走,蓝天白云很是美丽,如果此时有一个红衣女子站在那就更美了,可惜的是,这会那一个人也没有,更别说红衣女子了。
    12点半,我们在巴音镇入住,宾馆离景区服务中心不到1公里。现在正是旅游高峰期,不知什么原因,公司未给我们提前预定房间。前台服务给我们说,昨天这个时候早没有房子了,后面几天的所有的房子也全定出去了,今天还有三四间,算我们运气不错。我们只要2间,有就是了。
    15分钟后,我们决定去吃饭,走了不远,有家川菜馆,里面还一个顾客都没有,我们也不想走了,就在这吃吧。店老板是外地来的汉人,给我们说,要吃饭就快点,一会有团餐,不然就没时间做了。果然,我们的菜还没上桌,又来了几个客人,店老板很遗憾的给他们说,做不了了。团餐的人未提前打电话就直接来了,店里一下就忙乱开了,团餐有4桌,店里有5个桌子,看样子运气不错。 

    因日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小夏给我们说不用急着进景区,6点再进去都来得及,于是决定大家都先好好睡个午觉,然后再去游览。睡觉前,我洗了澡,把脏衣服都洗了,晾在窗口,然后酣然入睡去了。
    美美的一觉,大约睡了两个小时,洗的衣服都已经干了,可见空气有多么干燥。不久,两位女士过来敲门,说要不要现在就走,在景区里多玩会。
    小夏说开车送我们去游客中心,那么近,我们说,算了吧,走过去更好,动车也麻烦。时间大约是下午5点,室外阳光直射,头顶是蓝蓝的天,远山一带山顶的云有些厚,显得不是那样的洁白。街上的行人很少,车辆也几乎没有,想拍街景那可真是随意。服务中心旁有条小河,在桥头处下2-3米处形成了一个小水潭,如镜一般,岸上有些白色的毡房,倒影在水中,很是美妙。
    游客中心的游客不多,我想去找些草原、景区的介绍,可没有如愿。墙上绘制有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图画,播放屏里也播放着东归的节目,这才使我知道,土尔扈特的东归,最后落根于此,算是无意中学到了知识吧。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四卫拉特之一,历史记载土尔扈特部落的先祖是王罕(与成吉思汗的义父,后又反目的王罕是同一人?)率领的是克列特部,土尔扈特方言中“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唐朝时期中国的史籍上就有漠西蒙古族的记载,元朝有“西蒙古的记载,史称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厄鲁特”、“额鲁特”、“卫拉特”,外文书籍又称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

    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代西蒙古出现了“大小四卫拉特联盟”,土尔扈特部落是其中的一个部落,他们自古就生息在贝加尔湖一带。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土尔扈特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下有个叫“扎尔固”的机构。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敦罗布喇什去世,由其年仅十九岁之子渥巴锡继位,沙俄欺他年少,乘机干涉札尔固内政,以分化瓦解土尔扈特内部力量,进而驾驭土尔扈特;同时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土尔扈特人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沙皇彼得一世甚至亲自发出谕旨,对土尔扈特部众进行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妄图消灭藏传佛教,逼迫部族改信东正教;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大肆的征兵行为也导致部族内青壮年锐减,给土尔扈特人带来了沉重负担,土尔扈特人口减少、经济衰退,已无法满足俄国的频繁征兵,当时土尔扈特人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部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俄国的地位是平等的,而沙俄强大以后,却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1767年,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决定东归故土。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脱离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离开俄国,整个部族都将将沦为沙皇的奴隶,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之后,还发生了许多激烈的战斗。土尔扈特人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
    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清政府一点也不知道。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政府沟通,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是把他们挡回去,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
乾隆做出了最后决断:既然土尔扈特部前来归顺,就该接纳,而不能因为害怕发生事端而拒绝他们。在土尔扈特部刚刚到达伊犁时,俄罗斯就通过外交手段交涉清政府,要求其不能接受土尔扈特部进入国境,威胁乾隆若是不将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就不惜发动战争,乾隆皇帝听到俄罗斯的这种话语勃然大怒,立即回复:“尔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罗斯境内追索之,我等绝不干预,然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然而作为东归壮举的领袖渥巴锡却因为积劳成疾,返回祖国不久就身染疟疾,于公元1775年病逝,年仅33岁。临终叮嘱部族民众勤于生产,安守本分,毋生事端。

    土尔扈特回归的英雄壮举,实为悲壮,东归出发时约17万人,到达伊犁流域时仅6.6万人,牺牲巨大。土尔扈特回归b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土尔扈特人创造了英雄壮举,光耀史册。(留在俄罗斯的另一部分蒙古土尔扈特人居卡尔梅克共和国。)   


  

    5点半多一点,我们很顺利地坐上了景交车,原本以为没有多远,没想到,车先在国道上向西南开了约2-3公里,然后左转进入景区道路,绕过额尔宾山的西麓,再折向东南方向而去。
    草场很美,草地上,不时出现曲曲折折的水面,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开都河也是绕过了额尔宾山,伴随我们前行,最后它流进了博斯腾湖。远处的雪山连成了一线,很是壮观。
    车行半小时后,我们还在景交车上,西面有一大片黑云正向东慢慢飘过来,东面是云淡风轻,蓝天一片。当我们到达天鹅湖时,头顶已没有了阳光,而且风很大,又有要下大雨的迹象,所以仅匆匆转了一圈就回停车点坐大巴去了,游览期间,仅看到了数只天鹅,大量的一种鸥,我也认不准。
    天鹅湖属于高山湖泊,海拔2500~3000米,实际上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这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连绵的雪岭,耸入云霄的冰峰,构成了天鹅湖的天然屏障。泉水、溪流和天山雪水汇入到湖中,水丰草茂,食料丰足,气候凉爽而湿润,适合天鹅生长,每当春天来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近万只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从印度和非洲南部成群结队的飞越崇山峻岭,来到天鹅湖栖息繁衍,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栖息长达8个月之久,还有灰雁、斑头雁、白头鹞、燕鸥、雕、秃鹫等近10余种珍稀鸟类,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区是中国天鹅最大栖息地和种源蓄源地,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栖息地集中、生长发育迅速、居留期长五大特征。  

    回到车上之前,天上还下了几滴雨,黑黑的云层已压到了对面不远的山梁上,白丝丝的雨线还拖在远远的后面,而且云也亮了很多,心里既得到了安慰,也有些失落。安慰的是不会淋雨了,如果暴雨,我们的防雨装备不足以抵御,万一不能躲在车里,在这高寒之地,淋湿了可不是儿戏。失落的是,草原上的雨后彩虹是看不见了,一个绝美的景色就这样溜掉了。
    车又向前行进了十多分钟,7点半左右,到达了九曲十八弯的停车场,这时黑云已被我们远远的甩在后面了。离落日大约还有2小时,从停车场到观景台约有2、3公里,需要上一个连续的坡,有电瓶车连接两地。于是决定走上去,然后再坐电瓶车回来,一是可以慢慢领略风光,又能节约回程时间,为了避免走散带来的不方便,所有车票均分到个人手上,自行保管。
    出了服务大厅,来到停电瓶车的广场,或许把这叫做“东归广场”更合适,因为这里有巨大的东归雕像,感觉光线不好,说一会看完九曲十八弯回来了再拍吧。
    
巴西里克山(这也是我后来查阅资料才得知)的坡度并不是很大,步行的游客也不多,电瓶车的路线被一个小山坡挡住了,看不见。顺着山坡上的木栈道走了一段,发现南侧不远是断崖,下面是宽阔的水面,北侧是辽阔的草原,微微起伏,如同波浪,一直延续到山边。
    断崖曲曲折折,有一两个岬角,还有一个很大的内凹湾,凹湾的两岸相隔有几百米,有几个游客在断崖边游玩,离我近的几个人在那拍照,凹湾的对面断崖上,有个男子在摄影。
    我来到断崖边,下面的宽阔的水面,就是一个大湖,断崖是石壁的,上半部几乎垂直,快到水面处,岸边有很多滚落的巨石,错乱堆积在那,形成了一个过度。断崖在凹口的最内处稍缓,可以在那些乱石间找到下去的路。我继续沿着断崖边前行,觉得这拍落日是好地方,岸线很长,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都可以找得到地方,且断崖处视野开阔,水面一览无余,毫无遮拦,唯一的是必须注意安全,这没有围护,当然有了围护,对自然景色就有了破坏。

    乌云停在了天的西边,其他三面都是蓝天白云,走到了小山岗上,四周尽收眼底,电瓶车的道路、步行栈道如同舞练划过绿绿的草地,还有几个小亭子点缀其间,远处有起伏的小山。坡顶有个红衣女士在匆匆赶路,或许是在追赶同伴吧,这一次算是给了我一个镜头吧,只是云没有中午时那么好,姿态也不是希望的,我不知道她是谁,她更不知道我在用她构图,一切都像没有发生的一样。
    沿着步行栈道,慢慢走到了岬角顶端的观景平台,平台在山脊的突出端,一圈的坡都很大,形成了很好的视野,
开都河蜿蜒流淌,从西面的天边缓缓走来。水面很平缓,错觉中,觉得上游更比下游低,河水在这曲曲折折不知形成了多少到弯多少道拐,一曲两弯,万数九为大,那就九曲十八弯吧。

    太阳还很高,稍有些担心的是西边的天际有些云,虽没有贴着山头,但总不是好消息。东面还有个更高的山头,沿草坡可以一直向上走到那,我不想在这耽误时间,决定走到那去。
    起风了,气温在快速下降,我早已穿上了冲锋衣,又加上了薄羊毛衫,还把冲锋衣的帽子也戴上了。河水从断崖下缓缓流过,被一座小山挡住了去路,左右绕行而去,把小山变成了一个岛,岛其实很大很美,号称同心岛,我个看上的是岛上西端那几个高点,拍照角度真好,可惜过不去。
    到了最高点,这里也有观景台,竟然这里就叫同心岛,在这拍夕阳不错,我准备就在这拍照,还准备拍一个延时。拍延时需要找一个没人干扰且不被遮挡的地方,栈道外的一个小石块不错,跑过去安设手机,趴下一看,好家伙,草上、地上黑黑的一层,全是麻脚蚊子,这家伙咬人可厉害了,在天鹅湖时已略略领教了一下,这会被大风压制住了,不然这会该有多猖狂了。
    西边的乌云越来越低,终于与群山结为一体了,非常的厚实,只是在北侧像利剑屁出了一道裂缝。云在慢慢的向南移动,按现在这个速度,夕阳能出现在裂缝的可能性极小,风很大,温度又越来越低,大多数的游客都准备不足,或许也就不在乎拍落日,慢慢的都散去了。
    我也有些失望了,延时摄影也因手机架不住早就没弄了,于是慢慢走向岬角处那个观景台,以期奇迹发生。观景台处的人也不多了,仅平台一圈栏杆站满了人,一半还是被三脚架占住的,要硬挤一还能挤到前面去,C女士在一旁拍照,告诉我W已经下去了,说冷得受不了。
    云的飘移似乎加快了,有一缕金光从那道缝里透了出来,夕阳终于在期盼中显露了。又约莫过了十分钟,金色的太阳出现在了裂缝的最南尖角处,把裂缝的一圈全染成了红色,水面也染出了一道红色……


    太阳再次进了云层,水面的霞光没有了,天空的大片也未能如愿再次上演,C女士也先我几分钟下山了,我到达广场时,她正在拍摄那些雕像,等我走过去,天色已经太暗了。
    W比我们早二十分钟回到镇上的游客服务中心,这时已经11点半了,小夏说要来接我们,我们婉谢了,我们明天想拍草原日出,计划6点出发,不要来回折腾了。酒店门口处的那家餐馆还在营业,我们要了一大份野蘑菇稀饭,还有些烤肉,味道真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