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有幸前往陕北,驱车一千八百公里,赴铜川、延安、榆林,交通虽已四通八达,但景点之间相隔甚远,加上开发未成规模、管理保障缺乏经验、自身亮点不足,各地在旅游宣传上不太得力,游客寥寥,如壶口瀑布分陕西侧和山西侧,山西侧人气则更足一些,波浪谷的丹霞地貌的名气则远不及张掖丹霞。但好在,陕北高原还有圣地延安,西行的人们总不能遗忘此处,到延安去,这个口号曾经历着一大批有志之士奔赴延安,无数热血青年将此视为圣地,而直至现在,到延安去,听到也依旧令人心潮澎湃。

 

 

 

 

说到延安,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帖子,记忆深刻,网友讲了一个关于中学百年校庆的故事,为筹备校庆,学校整理归纳档案馆的照片以作宣传印册等用,发现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照片中是几个朝气蓬勃的学生面孔,眼睛放光,神采飞扬,背面钢笔字写着“到延安去”,再无其他信息,这几位他的学长姓甚名谁已无从知晓,但这张照片触动、激励了这些百年后的同校师弟师妹,这位网友感慨道母校因此更添荣耀。

 

来到延安城区,仍能看出一些“不那么发达”的迹象,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延安市区全在河谷中,建筑道路沿着延河呈Y字形分布,置身其中的感受就是十分狭窄,在市区行车不久就能看到某个小区后就是大黄土坡,住在市中心的酒店,停车场一下雨便是泥泞,延河像是干涸的黄河一般,浑浊且水流量极小,两侧的河床几乎裸露,更别说偶尔还会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如今换了新天,延安还未曾跻身经济强市的队列,与它自然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更可以想到百年前此处面临的环境之恶劣。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依旧能积极乐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放眼整个中国。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我见过主题展览做的最细致,服务最到位的展览馆,其中介绍了早期领导武装斗争的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等人,才发现志丹县、子长市是因纪念这两位革命先烈而改名,我想或许这就是辛弃疾词中所写“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前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投身伟大事业,死后也一直被人民所铭记。

 

展览走了快到最末,有一视频展区,播放的是开国大典的彩色修复版,便驻足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彩色的影片显得更为真实贴近,看到一个细节,周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前后张望,像是在寻找工作人员,然后对了几句话,就像平日里我们自己组织活动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赶忙找负责人去解决,当然我这样说是给自己贴金了,但在那个瞬间,突然觉得周总理的形象更鲜活可亲了起来,就像在我们身边一样,他也只是在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组织一场活动而已,只是这场活动,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摄于高家堡古镇

 

近百年前,斯诺踏上了西行的慢车,走进陕北,探寻红色中国。这次我前往陕北,一改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没有黄土飞扬,秋风吹来,看到的只有田里翻滚着的金黄色波浪。

 

那天从枣园出来,有一条路两旁次序排列插了国旗,特意拍照了一张我昂首阔步往前走的照片以作留念,这条路真好看。

 

 

摄于枣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