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三)

 

“背包十年” 客栈

和那风一般的女子

 

成都

这个在我脑中已经逗留了很久的城市,我从来没有去过这里,但是我似乎已经和这个城市谈了一场旷世持久的柏拉图式恋爱,内心一直充满着对它的渴望。即便是我在重庆的时候,已经离它如此之近,我都有过想和它擦肩而过的念头,或许是想以此保留对它念想。若不是因为先先,这位在淘宝上卖电子书的占卜师,我或许还会继续选择错过这座城市。当然先先只是我找到的一个很好的借口而已,我把它当成了命运给我的指示。

 

从重庆离开,坐在开往成都的动车上,我的内心荡起了一阵阵小小的涟漪,那种喜悦不至于让我放声狂笑,也不至于让我完全把它埋在心里。火车经过山城的山和山城的水,车窗以飞快地速度放映着快退画面,我又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成都,我为什么要开始这次毫无方向感的旅行,我为什么会认为这是命运的感召?”没想到我竟然要以这种不明不白的态度与这座我心中的城市相遇,没想到在旅途中我也有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

在成都,我还是选择了住青旅,一个人的旅途总是会有这种莫名的执着,执着于重复之前作为一个“背包客”所做的一切事情。这次我选择了一个叫“背包十年”的地方,我并没有仔细地去看网上的评论,只是觉得地理位置比较合适,住宿环境也不错,就选择了这里。来到了“背包十年”,确实觉得里面的一切还是挺好的,内部比较整洁,都安排井井有条,有客厅,有休息室,上下铺还有非常好的床帘,确实具备了很多我在国外住的背包客栈的素质,但是我就是觉得有一点莫名的不对劲,或许是它有点太井井有条了,它拥有背包的外表,但我感受不到背包的灵魂。终究这里像大部分地方,只是一个让你停驻片刻的地方。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徐小仙也来这里住过,感觉像是冥冥之中注定好了缘分。

相比于我原来住过的青旅,这绝对是一个五星级水准的,统一的鞋柜,整洁的地面,简约风格的浴室,以及每天例行的各种活动,这些都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跟随着店员的指引,我到了自己的床位,把东西放下整理了一下,然后洗了个澡,就出去觅食了。附近街道的餐馆,都招呼着来自己的餐馆用餐,似乎在争夺每一个来往的过客。为了不再成为众多商家争抢的目标客户,我最后随便找了一家大排档坐了下来点了几个菜,便下肚了。

 

别人都说成都有很多值得一尝的美食,我感觉自己这样随意选择确实是有些草率了,似乎有点糊弄自己的胃,但想想后面先先还要请客吃火锅,我也就没有那么纠结了。其实生活中的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总是会在我的脑子中演化出一场精彩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会像我这样, 喜欢将一些小事在脑海中不自觉地发散,发散出来的故事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加无聊。

旅行的故事和意义

回到青旅,我找了一本书来到了休息室,休息室其实就是一个青旅的社交的场所,大家在这里抱团取暖,寻找旅途上萍水相蓬的慰藉,这也是我最初为什么这么喜欢青旅的原因之一。这里有人三五成群打着桌球,有人围在一起玩狼人杀,有人坐在沙发上和自己的朋友视频,诉说自己在成都的旅行,而我找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坐了下来,安静地看着书。我其实一直是一个很爱社交的人,我在新西兰的TE PUKE的青旅,几乎在第一周就认识了里面的大部分人,在泰国清迈的青旅,我在第二天就跟里面的店家和背包客打成一片,在印尼雅加达青旅里面,我也是在第一天就认识一群小伙伴,并结伴去逛起了夜市。而我在这里,或许是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旅行基调,亦或是这里一切太井井有条了,我似乎和周围的人失去了连接,失去了社交的渴望,此时我似乎更希望可以安静地读一本书。

 

第二天和先先约好了在文殊院见面,文殊院基本上离我住的地方步行可到,我先前见过先先的照片,所以也并不担心认不出她来。因为一本关于梦境的书籍认识一个朋友,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缘分,以这个朋友为借口来到成都,更像是某种设定好的命运的套路。先先其实已经不算年轻了,但是从她的脸上却看不到岁月的痕迹,这让我一直有一种她还是二十多岁的错觉,更让我联想不到她是一个为情所伤的人。为了身体上的修行,先先平时经常打坐、冥想,并且饮食上多是素食,我经常戏称她为“大仙”。

 

输12

故事的伊始

 

夏日的成都

用阳光诉说温度

我在文殊院附近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先先的身影,她穿着一身青花瓷色旗袍伫立在夏季炎热的阳光中,扎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略带一点黝黑的肤色,四处张望着,我从她的背影就辨认出来了是她。这个我在前几篇文章提到的用北欧如尼文占卜的奇女子跃然伫立在我的眼前。

 

我悄悄朝向她身后走过去拍了她一下说:“先先!”

 

先先转过头淡定地用她略带台湾腔的川普话说:“诶,韩先生,我还怕你找不到嘞,你怎么认出我的?”(因为我的文章里经常有刘小姐这个人物角色,所以她看过我的文章之后也会叫我韩先生)

 

我说:“就是凭整体的感觉啊,还有穿衣的风格。”

 

先先说:“我先带你去文殊院走走吧,这是我们这最有名的寺庙之一,一般来成都的外地人都会来这看看。”

 

我笑着说:“没事,我跟着你随便走走就行,主要是想要和你聊聊。”

 

先先用成都话说:“行,那我们先去寺庙逛逛,然后找个地方坐着聊聊天,带你吃吃成都有名的甜点。”

 

风中的女子,她用她的态度面对这个格格不入的社会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其实我对这种景区的寺庙没有太大的感觉,历史是久了些,建筑也多少有些特色,可我更喜欢一些深山中的小寺庙,可以真正远离尘世修行一段时间的那种。就比如我去年五月份去的广东惠州的一座寺庙,我在那边算是修行了一周吧,吃百家饭,饮清泉水,凭栏听雨,清晨诵经,与青灯黄卷为伴。有时间我真的想把那几天寺庙修行的经历呈现给大家,通过那一周,我对佛家以及修行有了更深的认知,很多日常的事情真的很值得分享。

 

先先在过程中跟我不断介绍着文殊院的种种,我也耐心地听着,有时候夏季的炎热会让我听得有点出神。

 

离开了文殊院,我们在附近的一家广场找了一家甜点店坐了下来,先先叫了两碗大大的冰粉,告诉我这是成都的特色,让我尝尝。我其实很想通过这次见面,了解更多先先关于神秘学的经历,把之前她告诉我的种种都串在一起,那些关于阿卡西记录,链接天使以及前世回溯这些看似光怪陆离的传说。

成都

 

 

先先经常提及的是他在之前冥想打坐的时候回溯前世的故事,那时候他是一个金国的女子(在回溯的过程中她就知道那是金国),她的丈夫是宋朝人,因为某种莫名的缘分他们最初在树林里相遇,她骑着马,他那时候还是一个和尚,身处异国的他们相爱了,他带女子来到热闹的街市,为她买了一个拨浪鼓,女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当宝贝一般拿在手里把玩,后来因为战争,他被征入伍,去战场厮杀,成为了一名将军,女子在家苦等,但是因为宋金的战争将军战死沙场,最后女子悲痛欲绝,来到墓碑前痛哭流涕,在回溯的过程正准备走入墓穴,里面有着闪着光芒的宋朝将军的铠甲,却被外界的动静带出来,那时候已经满脸是泪水。

 

听起来像一部电视剧或者小说,并且只是一些片段的拼凑,大多数人不会信以为然。人们一直以来对未知的事情都是抱有一种狐疑的态度,自己没有经历或是无法验证的事情,多半看来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真的有前世吗?我常常会想:我们真的是在这大千世界中不断地轮回吗?大部分人可能很难去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关于前世今生、善恶因果的这种信仰确实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科学是人类在理性上可到达的极限,若是想要突破这个理性的界限,我们就需要不断开发自己的心灵力量,促使最终心灵的觉醒,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大智慧”。当然这种对神秘学的渴望不能算是一种大智慧,只能说人类好奇心和开放心态的部分体现而已,但若是真能把所有线索串在一起得出些新的道理,也算是一种智慧的开发。

 

吃冰粉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跑了过来,拉着先先说:“妈妈,我可以去那边玩吗?”先先说:“可以,你不要跑远了,就在这一块玩哈!”我当时十分惊讶,先先竟然已经是一个妈妈了,大概是她的面相给我带来的错觉以及她对神秘学的这种执着,让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我好奇地问:“这是你的孩子?”他笑着说:“是啊!我都这么大了肯定结婚,我之前没有和你提及吗?”先先之前确实很少有说过自己的家事,所以对于她的生活我也是不甚了解。

 

成都有一点不好的是没有空调,老板把风扇放在门口,尽量驱赶走夏季成都的闷热,我用勺子挖起了一块冰粉放入口中,的确很甜,吃在嘴里有一种浓浓的幸福感。这时候先先的儿子又跑了过来,也想要吃冰粉,先先一点一点喂他吃,但是后来一只蜜蜂不小心飞到了那碗冰粉当中,小朋友顿时感到很害怕,不敢再吃了,又跑去玩了。

“对了,韩先生,我有一个事情想要麻烦你!”先先说

 

我问:“什么事情,能帮的我尽量帮忙。”

 

先先拿出了手机,转给我一篇文章说:“你不是很喜欢旅行吗?所以我想你以后肯定会去印度吧?我觉得你一定会去印度”

 

我说:“这我也说不准呢,要看后面旅行的安排,确实很像去探索一下这个神秘的国度。”

 

先先笑着说:“我不是一个很喜欢旅行的人,英文也不好,所以估计很难去印度旅行,你看看我转给你的这篇文章,关于印度纳迪叶的。

 

先先从包里抽出几本书又说道:“另外这几本书我看完了,送给需要的人吧。”

 

我接过书表示感谢:“若是去印度,我会帮你寻找你的纳迪叶的。”

先先送给我的其中一本书

 

 

根据印度古籍记载,在三千多年前印度圣哲们,如阿迦西亚(Agathiya)、锡如穆拉(Thirumoolar)、高悉嘉(Koushikar)等。他们透过神性力量,将宇宙知识和智能,如科学、文学、植物学、医学、天文学、占星学等都记载下来,有趣的是同时也将每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故事都刻写在了晒干的棕榈叶上,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纳迪叶Nadi Leaf”。先先想通过纳迪叶知晓未来的方向,她希望我去印度可以帮她找到属于她的那片叶子,找到保护纳迪叶的印度宗派。先先对未来有种莫名的执着,她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各种占卜术,有塔罗牌,北欧如尼文,易经,玛雅历等各种不同的推演法,除了平时帮别人算,她会经常给自己算,似乎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对未知的焦虑。其实有时候对未知的探索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可能意味着我们另一种形式上生活中的迷茫,写在棕榈叶上的命运真的可靠吗?如果看到之后我们会不会陷入一种宿命论,再也没有勇气反抗命运呢?算一卦前程,是不是就可以安一颗躁动的心?

 

 

我答应了先先,如果我去印度旅行,一定会帮她寻找纳迪叶,找到属于她的那片叶子。但是即便是真的找到了,知道了自己命运的她会快乐吗?

 

 

 

©未完成的游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