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慢慢悠悠,步行到罗布林卡闲逛了,拉萨人野餐的好去处。拉萨唯一古树参天的好地方。对于拉萨来说,一座绿树成荫的园林很难得。夏日炎炎,到罗布林卡晒晒太阳,在草地上野餐,再来一段舞蹈,藏民的歌舞天赋有了发挥之地。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看中此地,罗布林卡被定为夏宫,和布达拉宫的冬宫相对应。

拉萨的秋天,绿叶逐渐变金黄,绿树黄叶衬托着藏式红黄相间的宫墙建筑,夏宫的气派出来了。罗布林卡非一般公园所能比拟,只有西藏民主改革后,平民百姓才有资格到罗布林卡游玩。

抬眼四望皆是枯山的拉萨,罗布林卡居然保存了这么多古树

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均是绿树掩映下的藏式宫廷式建筑,外表看不出气派,进门却发现布局规整,庄严肃穆,一些藏民带着孩子挨个在朝拜。颇章是藏语中宫殿的意思,罗布林卡园林布局加上宫殿建筑,被称为西藏的颐和园是恰如其分。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走出罗布林卡,上车,穿过雅鲁藏布的河谷,翻越岗巴拉山,到山南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措去看看。

一路欢声笑语,完全没有高原行车的不适。在岗巴拉山山口稍做停留,远眺雅鲁藏布江,一片深黄色的肃杀秋景,没什么看头,还是尽快向羊湖进发吧。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一如既往——蓝色,远处的乃康钦桑雪山的白皑皑的积雪衬托出羊湖的透心蓝。可惜天上没有云,光板天摄影效果不太好,不过,有“一键换天”嘛。

羊湖之行,偶遇了一位负责西部地域业务的商务人士H先生,中国大西部的工作经历加持了胡先生的开朗性格。攀谈之中,听说他是成都人。我羡慕成都人好幸福,离家200里,即有雪山欣赏,不像我们湖北人,要往西2200里才有雪山可看。

H先生哈哈一笑:“不用出家门,我家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雪山。”H先生此言不虚,一直在关注成都遥望雪山的微博,成都市是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成都遥望雪山的次数从2017年的50次增加到2019年的65次,2020年上半年,已经有37天可在成都遥见雪山。

两个沾边70后的人,因为共同的爱好瞬间拉近距离。在湛蓝湛蓝的羊卓雍错湖畔,顶着阳光继续聊,聊险些被隔离在喀什的经历、聊工作乐趣,聊各地美景,聊西方家长对孩子千恩万谢的感恩心态……然后,惊喜地发现我们双方:夫妇的生肖相同,孩子的生肖也相同,感恩旅行中的遇见美好,必须记下来。

羊湖之行,还有值得记录的地方。司机先生提前探知前方堵车,临时决定改走小道,经过羊湖电站的小道,在雅鲁藏布江宽阔的河谷地带穿行,道路平整,阡陌纵横的田地,有点小平原的感觉,勤劳的藏族农民用拖拉机在地里为来年的收成做准备。这位藏族司机沿路打着招呼,村民、交警、公路稽查人员等等,他都认识,感觉和回家差不多。这位老司机说在拉萨开车31年了,每个角落都有熟人。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我可以作证,这位大哥确实是如假包换的高原山路老司机,技术娴熟,翻越岗巴拉山时,车速至少比我开高原山路要快一倍,下坡、弯道、藏A、川V的车辆都被一一超越,天还未黑,已经把我们安全送回拉萨德吉中路。谢过老司机,找了家川菜馆…….,羊湖蓝还在眼前晃动。

来,看看最美季节的拉萨,秋天的色彩:

2020年10月31日

哲蚌寺,正逢藏历十五,藏民信徒涌入哲蚌寺朝拜。虔诚地在每位佛像前顶礼膜拜,献上现金,遇到长明灯,即添入早已拎在手中的酥油,虔诚态度,令人肃穆。现金大小不论,没有零钱的信徒,放入大额钞票,自行找零,无人监督,诚实的藏民。哲蚌寺的历史很久远了,历经几百年的建设,体量很大,据说是西藏最大的寺院。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宗喀巴的弟子亲手创建。寸草不生的枯山之间,在半山腰,唯独20多万平方米的寺院范围内绿树掩映,一条溪流从山上下来,在拉萨第一次看到枯山流下了活水,有点神奇的寺院。

哲蚌寺半山腰可以俯瞰拉萨全景。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等建筑依山而建。坐在措钦大殿的广场上,看着信徒们虔诚地朝拜,看着时髦的藏族青年骑着赛车模样的摩托穿行,看着穿着僧袍的喇嘛扛着煤气罐路过,看着带着眼镜的僧人拿着厚厚的经书路过,回头望山下,拉萨城笼罩在雾气中,整座城市若隐若现。

法轮金顶庄严法相,据说殿内很多壁画很精美,可惜光线不佳,只能看个大概。措钦大殿的广场、明廊、大殿规模很大,还有很大的天窗引入阳光,设计精妙,施工完美。半山的晒佛台当然是空着的,雪顿节还早咧。

慢游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是不会被忘记的。布达拉宫后院的园林热闹非凡,集体锅庄和单人独舞相得益彰,藏民的歌舞天赋在宗角禄展现得淋漓尽致。

布达拉宫的后院秋美图。

宗角禄康的湖面是水鸟天堂,红嘴鸥和棕头雁悠然自得,信心十足地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冬天。

天黑之前,又漫步到布达拉宫广场,夜幕低垂,布达拉宫的景观灯缓缓亮起,音乐喷泉登场,游客真的很少,终于体验到安静的布达拉宫广场了。

2020年11月01日

一早出门,喝甜茶吃牛肉饼。然后,再到小昭寺、大昭寺转了一转。很多藏民在大量采购各种物资,大昭寺、小昭寺、八廓街,天天都是赶集日。入冬了,游客也少,老少藏民信徒,依旧在不停地通过转寺表达着对信仰的坚定不移。

在八廓街上,有很多年代久远名声大噪的老建筑,很多老房子,细看之下,都是,西藏的人文变迁都集中体现在八廓街。冲赛康、朗孜夏、大清驻藏大臣衙门等等,浓缩了千年的历史,最具网红特色的当然是玛吉阿米甜茶馆。但是,如果要想了解西藏的历史,还是去看那些重要的历史性建筑。

在大昭寺南侧的朗孜夏陈列馆,是西藏地方政府分管拉萨地区的办事机构,后来用作审判和监狱。西藏农奴的血泪史浓缩之地,简直是人间地狱,看过那些不太清晰的照片展示的令人恶心的砍手剥皮的人肉酷刑,监禁在监狱的人每天还要戴着枷锁自行到八廓街上乞讨饭食才不至于饿死,只恨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进行是太晚了。

大清驻藏大臣衙门,重修的建筑内,各种资料展示,衙门内外都曾经有过刀光剑影,大清国为西藏洒的热血也不少,现在已经成为对西藏主权自古以来的重要证据。

虽然多次转过八廓街,这些近在眼前的历史建筑都被一直被忽略了,拉萨深度游很有必要。

下午,从八廓街乘公交车到色拉寺,途经西藏军区总医院,规模很大的医疗机构,西藏的发展,军人的奉献,军队的保驾护航,不仅仅在边境和前线。

原本准备到色拉寺看辩经场面,过安检时,遇到一位湖北襄阳的年轻武警,这位被高原阳光晒得皮肤黝黑的军人小伙子告诉我,今天是星期天,没有辩经。看来,辩经的佛学院学生们也是双休。也罢,留点遗憾,为下次到拉萨留个理由。

202011月02日

今天准备返程。一大早,在酒店附近的拉鲁湿地的外围徒步了几公里。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被誉为拉萨的“大氧吧”,有“拉萨之肺”、“天然氧吧”之称。
好笑的是,居然还有位小贩来推销墨镜和头巾,说你们不是到珠峰去嘛,防晒和保护眼睛,这些玩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惊讶地说,你怎么断定我们要到珠峰?她呵呵一笑,这么早到这儿来,难道不是办理边境证为珠峰旅游做准备吗?佩服商人的职业嗅觉,拉鲁湿地的街对面是边境地区通行证的办理机构,观察到商机的生意人在此推销,会动脑筋的工作者。

远眺湿地内,绿头鸭、赤麻鸭等水鸟暇意玩水,时不时在天上扑腾扑腾地飞上几圈。有几只绿头鸭飞到湿地外围的水渠中玩水,不怕人,用手机拍到绿头鸭拉萨玩水的镜头,也是有趣。

返程,一路向东,避开刺眼的逆光,挑选了下午回重庆的航班。早早预约了飞机右侧的座位,顺着光线好看山。起飞不久,天际线有一排雪山,雪山的走廊,像仪仗队模样,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青藏高原的南边,估计珠穆朗玛峰也在这个方向的雪山之列。

2020年11月高空俯拍南迦巴瓦峰,海拔12650米

2015年7月在色季拉山口远眺南迦巴瓦峰,海拔4728米:

2015年7月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近拍南迦巴瓦峰,海拔3300米:

川藏航路,空中看雪山:

沿途看到的雪山数以百计,看山不识山,只有乱猜测。飞不太远,看到了云层之上,有几座高高耸立的雪峰,其中一座,在尖峰一侧还有一个浑圆的山峰,以为和央迈勇很像。拍下清晰的照片和视频,在朋友圈里求助识别,果然有位汶川的户外高手,首先断定不可能是央迈勇,理由是央迈勇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雪量覆盖。进一步认出了这座雪峰是羞女峰——南迦巴瓦,又称为刺向南天的利剑,雅鲁藏布大峡谷侧畔的南迦巴瓦,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评选的“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山峰的第一名。

40小时的火车路程,航空只要2小时就走完了全程。川航以餐食味道好著称,加上宽体客机的舒适,空中川藏线值得回味。在12650米的高空之上,享受着川航的双拼美食和餐后甜品,欣赏舷窗外雪山连连的美景,耳机里传来机长通报即将降落重庆江北机场的消息,完美的拉萨之行,准备以重庆火锅作拉萨深度游的收尾。

此次拉萨深度游,最大的感受是,拉萨的人很友善,无论是汉人还是藏人,大家的脾气都很好,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寺院,甚至在公交车上,只要是对上了目光,大家都是微微一笑点个头,算是打了招呼。

拉萨的生活很时尚,从肯德基进门,在北京路上的商业综合体内走一走,最新发布的iPhone12已经上柜,如果不是有几家藏式服装的专卖店,还以为在内地逛街呢。街边挂着拉萨万达广场开业的广告,高标准的公共卫生间的分布比大部分城市要密集很多。当然,拉萨河对岸的高楼越来越多,和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隔河对望着,提醒着这座高原城市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漩涡。

德吉北路美食街,从南方的港式茶餐厅到北方的手抓羊肉一应俱全,还有几家品味不低的烘焙店。还有那些不得不提的藏式餐厅,随处可见的拉萨甜茶馆,下午时分,晒着太阳,喝点甜茶,拉萨的秋日特别对我们的胃口,每天喝上几磅,美滋滋的,据说还可以防止高反。

对于南方湿润区域的人来说,即使是拉萨最好的季节,秋天的气候还是有点不适应。以前都是夏天经过拉萨,只觉得阳光刺眼。这次到拉萨是秋天,仍然觉得很干燥,上下20度的温差,再加上暴晒,呆的时间长了有点不适应。估计冬天气候更糟。

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只能感概在拉萨生活的所有人的顽强。经过拉萨深度游,深刻感受到,在西藏常年驻守的军人、支援西藏的老师、做生意的内地人,个个都是勇士,是明知透支身体健康仍在工作岗位坚守的勇士。特别是常年在西藏工作的军人最值得尊重和佩服,越是严酷的季节,他们越是要坚守岗位,不像其他人还可以躲开最恶劣的季节。

拉萨不是中间站(全三篇·结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