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游记」

魔都,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成为上海的别称之一,被称作“魔都”是由于它具有世界其它城市所没有的“魔性”,这种“魔性”使上海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兼容”的都市。

提起上海,大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都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其实这些高楼大厦间总有一些熟悉的“老上海”味道:梧桐树、小洋房、老弄堂 ……

「悉游记」——魔都风云(上)就带大家来体验旧时光里的上海老味道

 

 

清晨,天蒙蒙亮,薄薄的一片月亮还浮在空中,

像块溶化的水果糖。此时简陋的大饼摊里,

日光灯泻下一片刺眼的白光,

灶膛里的红蓝色火苗快活地蹿起,舔着铁锅的边缘。

师傅们正忙得不可开交,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流到下巴……

 

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桃园眷村、健康夜市大饼油条、

阿文夜市豆浆油条、大饼油条早餐店……

 

大饼,有咸甜两种。甜大饼很简单,白砂糖加一点面粉就是馅心了,裹拢来擀成椭圆形,刷一层饴糖液,再洒几粒芝麻就成了。咸大饼做起来比较费手脚,擀成长条,刷一层菜油,抹盐花,抹葱花,卷起来,侧过来擀成圆的。

油条是大饼的最佳拍档。但油条也可以单吃,或者斩成段蘸酱麻油佐泡饭,相当实惠。

糍饭,糯米与粳米按一定比例配好,浸泡一夜后隔水蒸。蒸得好的糍饭软硬适中,清香味浓,可塑性强。糍饭团分为咸甜两种口味,顾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油条、榨菜、肉松或白糖等。

豆浆也有咸甜两种,路边小店的豆浆是烫嘴的。老上海就爱喝烫嘴的豆浆,大热天喝得满头大汗,过瘾。咸浆里有油条片、榨菜末、虾皮、葱花——过去还有紫菜,加一小匙兑了一点醋的鲜酱油,师傅提起一勺豆浆,高高举起,飞流直下般地冲进碗里,最后再淋上几滴辣油。喝起来不光味道鲜美,而且赏心悦目

 

石库门

📍田子坊:黄浦区泰康路210弄

 

石库门景区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现在的田子坊,是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形成的时尚创意产业聚集区,所有这里很多沪上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就像北京的798那样。

 

武康大楼

📍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道:徐汇区武康路与湖南路交叉口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武康路是一条浓缩了上海近代历史的名人路,这里居住过不少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留下了三十余处的历史建筑与名人故居。如今的武康路,已经旧貌更新了,这里的咖啡馆、网红小店铺和老字号店铺坐落其中,让历史的旧影和现代的繁华交汇在了一起。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位于外滩地区,近北京东路。

 

外白渡桥是中国上海市境内一座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 ,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今 。

 

汪公馆

📍汪公馆:愚园路1136弄31号

 

汪精卫故居,在网上被评论为上海十大最美老洋房之一,不少人为了看看这座建筑专程而来,夸赞它是如今人们能在上海见到的最漂亮的建筑。

这座哥特式城堡背后有一个浪漫的故事,原来是何应钦内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为迎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所建。后来汪精卫投敌后据为己有,成为他在上海的行宫,称作“汪公馆”。

 

思南公馆

📍思南公馆:黄浦区复兴中路523号

 

思南公馆历史沿革始于1920年。这一年,沿“法国公园” (French Garden, 今复兴公园) 南面的“辣斐德路” (Rue Lafayette, 今复兴中路), 首批花园大宅拔地而起。随后的十年里,“辣斐德路”以南,“马斯南路” (Route Massenet, 今思南路) 以东,“吕班路” (Avenue Dubail, 今重庆南路)以西地区的花园洋房陆续建成,吸引了大批当时的军政要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迁入,使该地区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居停和会聚之所

 

老克勒·上海菜

📍老克勒上海菜:新华路160号上海影城3楼(番禺路口)

 

“老克勒”,是上海人用来称呼那些对旧日上海的“贵族化”生活有体验、身份不一般且阅历较深、生活方式蛮有“派头”的人。“克勒”是英文class的洋泾浜音,class的本义是等级、阶级。旧时人等级观念极强,有财产、地位的人或家庭才能挤入class之列,而class的另一个涵义旧时古典的、经典的,如今“克勒”也多用来形容经典、上品和上档次

 

 

#魔都留言板#

 

 代表你心中的上海老味道是什么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